带娃9年,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 三 )


带娃9年,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
文章图片
(哥哥前段时间看的两本教材)
天道酬勤 , 业精于勤 , 教会孩子如何踏实自律 , 可能是我们每个大人必须要践行的原则 。
很多孩子心里没有热爱 , 或者像我家弟弟一样 , 需要花很多年的时间去寻找到那个属于自己内心的渴望 。 觉醒得早 , 当然有觉醒早的优势 , 但晚几年早几年 , 真的不会影响到孩子的人生全发展 。
关键是孩子能否有扎实的学习态度 , 勤奋又专心 , 这才会让“滴水穿石”成为可能 。
在孩子没有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喜好之前 , 都是探索期 。 就好像如果孩子不喜欢画画 , 那是不是可以多带孩子接触不同的画派 , 创意画也好 , 国画也好 , 书法也好 , 拼贴画也好 , 这些对于早期的孩子来说 , 都是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 这些时间 , 值得花 。 因为在陪孩子探索的过程中 , 你会观察到孩子的特质 , 看到他们的风格 , 从中找到和他们对话的语言 。
带娃9年,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
文章图片
而无论孩子是否有明显的喜好 , 孩子勤奋和专注如何培养 , 一定是父母在生活中也能做到“专而不韧” 。 养育孩子的过程 , 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挑战 , 每个孩子的选择、需求、喜好和个性都不一样 , 你越是投入去专注陪伴孩子 , 你会发现孩子身上的谜题和难题也会更多 , 但是养育就是如此 , 不经一番寒彻骨 , 怎得梅花扑鼻香 , 一个人的人生第二次修行 , 就是当他成为了父母 。
就好像近来弟弟喜欢上的水墨和书法 , 其实长远来看是一个“苦差事” 。 书画同源 , 书法强调的是心境 , 国画强调的是意境 , 两者修身养性 , 锻炼孩子的心性 , 也需要孩子踏实沉淀 。
带娃9年,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
文章图片
我能感受到弟弟喜欢我的陪伴 , 当我能跟他一起作画、一起练书法的时候 , 他的眼睛都是发光的 。 就跟他喜欢看奶奶挥墨 , 爷爷研磨那种情景 , 总会骄傲地跟我说 , “妈妈 , 我喜欢跟奶奶一起写字” 。
教孩子勤奋和专注难吗?不难的 , 当你对自己所参与的每一项事情 , 都眼里有光的时候 , 孩子也会感受到这份光 。 这种无所畏惧的“心之所向 , 素履前行” , 才能让人无怨无悔 , 衣带渐宽 。
第三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 ”
这一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 如果说“衣带渐宽终不悔”是一种量的积累 , 那么“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
在喜欢数学的哥哥身上 , 我就总会看到这个特质 ,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鼓励 , 不管怎么样都好 , 一定要帮助孩子找到一份自己的喜爱 , 并且支持孩子能在某一个领域沉淀出自己的特长 。 特长无所谓多 , 有一门都足够了 。
因为在自己喜欢又擅长的领域 , 孩子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无为的天然喜悦 , 而这种喜悦 , 是别人很难理解 , 但又会深受感动的情绪 。
我家孩子喜欢涂鸦 , 这是从画画中领域到的那种自由奔放 。 又比如哥哥很喜欢把数学和其他因素结合起来 , 比如游戏、编程和设计 。 这个过程 , 你会感觉到他的新巧和有趣 , 他会不由自主跟我们分享:“妈妈 , 你知道吗 , 我又领悟到了一件事情/我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我又观察到了一个规律……”
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其实孩子们也有答案吧 , 人总得学一些无用的东西 , 放下对功利和名望的执念 , 然后松弛下来 , 沉浸在奥妙的、诗意的世界里 , 体会那种豁然开朗的境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