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太美,所以才过得不好?( 三 )


B父母实际上不断在生活中获得了情绪的回报 , 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我永远都是高尚的 , 我永远都是对的) 。 但是他们还是很愤怒 , 觉得生活和孩子亏欠了他们很多很多 。 那只是因为 , 他们想要的是在别人的世界里说一不二、被永远认同和服从 , 被永远赞美和歌颂 。 就像一个婴儿极度希望体验到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 可以控制世界和妈妈 。 这是一种和他人无法分化的欲求 , 必须通过对他人和外部环境的绝对控制来实现 。 可是当这样的父母养育的孩子一天天长大 , 当孩子们接触了更多更广阔更真实的世界(而不是父母营造的) , 当孩子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 , 独立的判断 , 和他人开始建立关系 , 他们一定会对父母产生一些复杂的情感 , 毕竟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和养育 。 他们逐渐去创造自己的生活和家庭 , 可能就会心理或者物理距离上逐渐远离养育者 , 逐渐完成分化 。 在很多感知和观点上 , 他们逐渐呈现出于父母不同的体验和视角 。 所以并不是孩子没有回报父母 , 很多孩子二十年以来、三十年以来 , 四十年以来都被愧疚感控制 , 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配合父母 , 满足着父母疯狂自恋的需求 。 他们竭尽全力 , 一直在给父母提供着情绪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 甘愿自己的生命被父母掌控 , 人生的选择为父母让路 。 但是这个回报在B父母看来远远不够 。
当孩子这个生命真正存在于这个世界 , 而不是作为父母所拥有的部分存在的时候 , 孩子鲜活的存在势必就击碎了父母疯狂的自恋幻想 。 建立在占有另一个生命的基础上的绝对控制崩塌了 , 父母的自恋幻想遭遇了暴击 。 所以他们愤怒不已 , 委屈不已 。 人格发展停滞的养育者需要孩子一直留在自己身边 , 无条件的放弃自我的声音以满足养育者的自恋幻想 , 毕竟他们的这种极端的自恋幻想难以由社会和正常的人际关系满足 。 所以当孩子长大 , 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 甚至渐行渐远 , 他们会愤怒 , 也会因为无法理解到自己一直以来其实也有获得 , 而觉得委屈 , 觉得不幸 。
所以
如果一个人在关系中仍然保持着自己很多的自恋幻想 , 那么他就会觉得关系令人失望 , 和极度受伤 。
越被他看重的关系 , 越容易成为伤害他的匕首 。
其实伤人的不是关系 , 也不是另一个人 , 而是一开始这个关系在我的心里如何设定 , 如何认知 。 我如何定位我自己 , 决定了我对生活的感知 。
想得太美,所以才过得不好?
文章图片
人的存在是什么呢?这个存在短暂得可怜 , 近乎于虚无 。 所以 , 我很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需要活在一定程度的自恋幻想里 。 但是除了幻想我们很厉害很特别 , 我们就不能以其他方式去面对我们的虚无和渺小吗?答案是成长 。
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AB之间 , 包括我自己 。 我们有善良和崇高的时刻 , 我们也有一直存在的人格阴影 , 劣根性 , 有着懦弱和对人对己的虚伪 。 觉察并能够对自己承认这一点 , 就是极大的成长 。 人的渺小是既定的 , 但是成长是无限的 。 当我们的内心成长到有足够的强大可以面对真相 , 我们就能坦然面对我们的渺小和生命的虚无、无常 。 我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待在幻想里 , 去自己欺骗自己 。 自私是我 , 懦弱是我 , 无力是我 , 丑陋是我 , 当我们拥抱了这一切的真实 , 那么我们就不再需要爱幻想的自己 , 而能够去爱真正的自己 。 当你拥抱真正的自己 , 你就拥抱了真正的世界 。 因为世界就像你 , 就像无数个你 , 有光明面、阴影面、以及很多很多的不尽如人意 。 我们活在很多的幻想和防御里 。 幻想了一个剧本和设定 , 然后小心翼翼防御着各种袭来的真实 , 生怕幻想被打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