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贫穷的根源:困于认知茧房( 二 )


认知水平不够 , 再努力也没用;认知层次太低 , 再辛苦也是徒劳 。
终其一生 , 我们都是在跟自己的认知能力博弈 。 ”
一点没错 。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 , 不是能力 , 不是背景 , 而是认知水平 。
之前看《财务自由之路》 , 书里有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
彼得出生于美国西部的贫民窟 , 父亲酗酒 , 母亲吸毒 。
他靠着政府的救济金 , 在对饥饿、毒品、艾滋的恐惧中长大 。
他的朋友告诉他:“我们只能走父母的老路 , 没有其他出路 。 ”
但是彼得说:“不 , 不是这样的 。 上帝给我们生命、思想、智慧 , 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 而后改变世界 , 我绝不能被眼前的贫穷困住 。 ”
怀揣着这样的信念 , 彼得开始了和生活的角斗 。
卖报纸、刷盘子、扮小丑、街头卖唱……
某天他上网的时候 , 看到一个旅游博主的视频 。
于是他灵机一动 , 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传视频 , 记录贫民窟的日常生活 。
结果 , 人们对贫民窟的好奇心 , 让他不到三个月 , 就收获了一大波流量 。
随着流量越来越大 , 慢慢地 , 有互联网公司主动上门来找他洽谈商业合作 。
后来 , 他成了一位坐拥百万粉丝的博主 , 年入数十万 。
一个人的认知层次 , 决定了他的人生结局 。
就像彼得 , 他没有像他的父母一样 , 因为贫穷就酗酒吸毒 , 自暴自弃 。
也没有像他朋友那样 , 出身不好就认定自己无法突破自己的圈层 。
相反 , 他坚信自己可以冲破贫穷的束缚 , 并处处寻找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 。
所以 , 尽管他和他的父母朋友都生活在贫民窟里 , 但最后却走出了云龙井蛙之别 。
03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 , 就是他的人生上限 。被誉为“欧洲第一金钱教练”的投资家博多·舍费尔有句名言:
“深刻的变化发生于5个层次之上 ,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改变自我的认知 。 ”
困于认知者困于贫穷 , 升维认知者升级人生 。
那么 , 如何打破认知茧房 , 实现思维的跃升呢?
1.从舒适区向困难区转变
社会学家把人的认知分成了三个区域: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 。
一个人贫穷的根源:困于认知茧房
文章图片
真正厉害的人 , 会不断从舒适区向困难区转变 。
通过大量阅读、与高层次的人交往、看不同领域里的专业人士的演讲等向外打开自己的认知;
再通过改进原有工作、驱动专业进步、进行多维度思考等向内深化自己的思维 。
在这个过程中 , 认知区域的半径会不断扩大 , 原先的困难区会慢慢变成拉伸区 , 甚至是新的舒适区 。
一个人贫穷的根源:困于认知茧房
文章图片
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边界得以拓宽 , 能更全面地看待问题 。
2.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升级
我们大多数人习惯于被动学习与被动思考 。
在学校的时候 , 跟着老师的教学计划走;工作以后 , 在领导的指令下行动 。
但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 , 人们通过主动学习认知到的内容的留存率远远高于被动学习 。
一个人贫穷的根源:困于认知茧房
文章图片
真正的改变都是由内向外发生的 , 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 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升级 。
比如 , 多和高手讨论、常去实地实践 , 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授给他人等 。
只有直面自己的认知误差 , 通过主动学习提升自己的内容留存率 , 才能实现思维的跃升 , 摆脱自己把自己困死的僵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