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平米起步,首位产品体验官是奶奶,河南兄弟比喜茶奈雪店更赚钱

文|龙溪
来源|商业传奇
1997年春天 , 张红甫的堂姐从郑州回开封老家 , 捎回了哥哥张红超的话 , 说想开一家冷饮店 , 让爸妈凑点钱带去 。
8月份暑假 , 刚刚考完小升初的张红甫和父亲来到郑州 , 张红超把爷俩从火车站直接接到东风路文化路白庙农贸市场门口他的店 。 张红甫从小很崇拜考上大学的哥哥 , 没想到他的店只是:
一个只有两平方左右的橱窗 。
上面挂着“寒流刨冰”字样 。
谁能想到 , 20多年后 , 他的冷饮店要上市了 , 店面数量已经超过了21580家 , 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 净利润超过19亿元 。
当时的这家小店就是如今在大街小巷时常能见到的蜜雪冰城 。 不久前 , 蜜雪冰城提交了上市申请 。
2平米起步,首位产品体验官是奶奶,河南兄弟比喜茶奈雪店更赚钱
文章图片
在很多人看来 , 喜茶、奈雪的茶似乎更高大上 , 名气更大 , 奈雪的茶还已经上市了 , 抢到了“奶茶第一股” , 创始人在富豪榜上的财富更高 , 但其实 , 蜜雪冰城无论是店面数量 , 还是盈利能力 , 都绝对碾压对方 。
与更喜欢开在综合体里的喜茶和奈雪的茶不同 , 蜜雪冰城更多开在路边 , 很多店已经开到了县城甚至乡镇 。 在一些人看来 , 是草根的胜利 。
到郑州那段经历 , 是张红甫在一次自述创业史中所描述的 , 当时草根的场景 , 成为后来蜜雪冰城草根式发展的基因 。
2平米起步,首位产品体验官是奶奶,河南兄弟比喜茶奈雪店更赚钱
文章图片
自述创业史中 , 张红甫还提到 , 后来他才知道这已经是哥哥张红超开的第三家店了 。
人们可能更想不到的是 , 现在喝蜜雪冰城的主要是年轻人 , 但“首位产品体验官”是张红超的奶奶 。
1997年春天 , 即将从河南财经学院毕业的张红超 , 想自己创业 , 于是想到了自己的商丘上学时 , 商丘体育场有一条街有各种刨冰 , 很好吃 。 他想引到郑州来 。 于是 , 在毕业实习前 , 张红超专门去了商丘 , 连喝了几家店的刨冰 , 仔细对比研究一番 。
回到路上 , 他买了白糖、水果 , 回到家冻了冰块等材料 , 自己熬了糖浆 , 做出了第一杯刨冰 , 让奶奶先尝 。
奶奶尝了后 , 大加赞赏 , 这给了张红超信心 。
同时 , 奶奶还拿出3000元给张红超 。 正是用这3000元 , 张红超回郑州开了第一家刨冰店——寒流刨冰 。
所以 , 张红甫说奶奶是:
首位产品体验官 , 天使投资人 , 还是首席风控官 。
2平米起步,首位产品体验官是奶奶,河南兄弟比喜茶奈雪店更赚钱
文章图片
但开的第一家店和第二家店 , 都因为拆迁关闭了 , 张红甫到郑州时看到的是张红超开的第三家 , 到了冬天 , 刨冰生意不好了 , 他又和人卖水果 , 1998年又跑到安徽合肥卖冰糖葫芦 , 都没赚到什么钱 。
一直到1999年 , 张红超回到郑州 , 盘下了了一家60多平方米的店 , 环境升级了 , 对产品也进行了升级 , 并把店名改为蜜雪冰城 。 帮他起名的是博览群书的大哥 。
可能和草根起家有关系 , 后来的蜜雪冰城 , 几乎是一路“草根”到底 。
比如价格 , 张红超一直坚持很低的价格 。
张红甫专门提到 , 因为哥哥是理工男 , 很会计算 , 但不是算计如何从顾客的口袋里掏更多的钱 , 而是算计自己怎么把价格做到极致 。 经常喝奶茶的人都知道 , 相比高大上喜茶和奈雪的茶 , 蜜雪冰城的价格要“平民”得多 。
包括来卖快餐 , 张红超也把扬州炒饭卖到2.5元/份 , 汉堡卖到3元/个 , 酸辣土豆丝、酸辣白等更是只卖1.5元/份 。
生意越来越好 , 很快一个死忠顾客非要加盟 , 张红超就让对方在焦作开了蜜雪冰城的第一家加盟店 , 叫天外天蜜雪冰城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