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生活是一场独角戏 , 我们痛恨的嫉妒的恐惧的是另一个自己 。 ”
在这短短的一生中 , 那些能够遵从内心指引 , 把“自己做好”的人 , 才不会留下更多遗憾 。
本文图片
01
做自己热爱的事业 , 一生丰盈充实 。
看过某个招聘网站的宣传广告 , 记忆犹新:一个穿着正装的男人 , 呆坐在办公桌前 , 面无表情地将一页一页的文书掀开、盖章 , 他机械地重复着这个动作 , 似乎没有什么能调动起他的情绪 。
忽然 , 让他“眼前一亮”的页面出现了(当然就是某招聘网站) , 他“腾”地从座位上弹起来 , 眉飞色舞、眼里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
的确 , 当一个人能够从事自己心爱的事业 , 丝毫不亚于 , 在婚姻中 , 嫁给了那个理想爱人 。
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中 , 元曲名家白朴可谓“一生不羁爱自由” , 他一生不仕 , 只把满腹心思和才华倾注给了自己所喜爱的元曲事业 , 写下了《墙头马上》、《秋叶梧桐雨》等名篇 , 与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 。
原来 , 白朴出身金朝官僚士大夫家庭 , 父亲是进士 , 金朝被南宋灭亡之后 , 父亲投靠南宋当了官 , 不久后 , 又归顺了元朝 , 虽几经波折 , 但好在最终安定了下来 , 且白家与当时的大文豪元好问常以诗文往来 , 交往甚好 。
作为一个妥妥的“官二代” , 又有元好问的悉心教导 , 无论是诗词之法 , 还是为人之道 , 白朴都深受其影响 。
面对父亲在国破之时“三易其主” , 依附于当权者 , 白朴打心底里是不认同的 , 他始终坚定“国亡不事异姓” 。 哪怕屡屡因才华出众被人举荐 , 他都冒着得罪人的风险 , 再三逊谢 。
若干年后 , 还有人举荐他出来做官 , 对此 , 他只好直接递上“绝交书” , 以表明自己“坚决不仕”的决心 。
从此 , 白朴沉浸在元曲的创作里:他将自己丰富的文学典故蕴藏 , 逐迹底层的人物洞察 , 以及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不满 , 对心中理想世界的追求 , 糅合到了深情满满的字里行间 。
纵观他的一生 , 那个时局动乱的时代 , 并不是他所喜欢的 , 但他从未虚耗自己的才华 , 也未曾虚度人生 。
所以 , 白朴的经历告诉后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 , 无论外界如何变换 , 做自己热爱的事业 , 不断地学习、不断自省 , 总能内心笃定 , 总能在不确定的时代 , 抓住一些确定的东西 。
本文图片
02
爱自己最爱的人 , 一生无怨无悔 。
有人说 , 这一生 , 我们会爱上不止一个人 。
年轻的时候 , 觉得这是无稽之谈;及至后来自己经历得多了 , 才发现 , 人心最是善变 , 曾经爱得死去活来的人 , 也有一天会成为无话可说的陌生人 。
对于大众而言 , 老舍先生是知名的文学家 , 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他的婚姻 , 曾经夫唱妇随 , 令人羡慕不已;他教育孩子 , 从不缺席 , 堪称模范 。
然而 , 就是这样一个在他人眼中近乎完美的“好男人” , 却在遇到志同道合的才女赵清阁之后 , 他却“沦陷”了 。
哪怕发妻胡絜青带着孩子“追”到重庆 , 老舍也选择避而不见 , 赵清阁得知后 , 赶紧逃往上海 , 没想到 , 老舍也紧随而至 , 紧接着 , 老舍的家眷也都跟到了上海 。
为了和最爱的人在一起 , 老舍选择“不暇顾妻子的吵闹 , 和孩子们的哀 。 把钱留给妻子 , 吻别孩子 , 离开了重庆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抖音|这就是你在朋友圈随便评论的下场
- 乌刚|《底线》“她怎么还不死啊?”,这样的恶婆婆你遇到过吗?
- 大s|遇到“真爱”后的大S,气质都变了
- 梅根·马克尔|梅根播客重启对话亚裔,自曝曾在韩国水疗店光身吃面条;独白被疑抨击王室
- 周家添|《大考》周家添喜事,田家遇困难,田雯雯确诊新冠,吴家俊还在撒谎
- 甄嬛|甄嬛传:皇后多次进攻,甄嬛每次都能安然无恙,秘密到底在哪儿?
- 赵襄子|人在单位,要学会隐藏,在以下几个方面胆小一些
- 季羡林|季羡林:如果你敢在这4件事上“翻篇”,说明你在持续上坡
-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我们该如何面对心灵的伤口?
- 上海|在美术馆和社交网络“同展”,看尤伦斯上海空间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