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淑兰二婚比初婚过得好,因为婚前父母做对了这三件事( 二 )


人对于太容易得到的东西 , 往往并不懂得珍惜;只有花费过力气 , 才愿意多几分重视 。
所以 , 当淑兰准备再婚时 , 老两口子学会了给女儿底气 , 为女儿撑腰 。
即便淑兰是二婚 , 父母也照样要“拿足了架子” , 让男方感受到娘家人对女儿的珍视与疼惜 。
看到娘家人这样的态度 , 婆家不知不觉也会减少几分轻慢之意 。
试想 , 如果盛家拿出一副“清库存”的样子 , 恨不得早早把有过婚史的女儿从娘家扫地出门、草草发嫁 , 将来的婆家又能对淑兰好到哪里去呢?
知否原著:淑兰二婚比初婚过得好,因为婚前父母做对了这三件事
文章图片
3
“分寸感”拿捏得更好了
婚姻之事 , 本就是牵涉到两个家庭、乃至两个家族的复杂事务 。
若某一方始终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比如《知否》里嘉成县主的娘家对待齐衡家) , 或者总是一副忍气吞声的讨好相(比如淑兰娘家对待孙秀才家) , 都无法长久维系双方关系的良性运转 。
在淑兰的第二段婚姻上 , 盛维两口子也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 。
所以 , 虽然在议亲阶段 , 他们“拿足了架子” , 而一旦亲事确定 , 老两口在态度上就变成了“开开心心嫁女儿” , 让婚事在喜气洋洋、融洽和睦的氛围中正式开启 。
而不是一味将“居高临下”的倨傲架子进行到底 。
这种既不傲慢、也不巴结 , 既能矜持、又能随和的态度 , 一方面不会丧失自家的原则 , 另一方面也不会损伤亲家的颜面 , 同时更能让亲家不敢小瞧 。
成年人的世界 , 有一种很重要的处事能力叫做“外圆内方 。
尤其对于原本陌生、却因儿女婚姻而缔结亲戚关系的两家人来说 , 拿捏好“分寸感” , 进退有度;在言笑晏晏之间 , 不动声色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 才是真本事 , 也是相对更长远的相处之道 。
知否原著:淑兰二婚比初婚过得好,因为婚前父母做对了这三件事
文章图片
4
在《知否》故事背景下 , 婚姻要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父母的眼光与格局就显得特别重要 。
淑兰的父母在踩过一次坑之后 , 转变观念 , 终于给淑兰找了一个还不错的归宿 。
对于我们现代女性来说 , 婚恋的自由选择度固然更高 , 但我们依然能够从“淑兰再婚”这段故事里 , 得到一些启发:
第一 , 我们不能只关心一段婚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 更要提前想清楚这样的婚姻需要我们承受什么 , 以及我们能够承受多久 。
人进入婚姻的目的未必相同 , 但相同的是 , 无论选择怎样的婚姻 , 背后都会有相应的代价 。
在婚前把这份代价估量清楚 , 才能在将来的婚姻里 , 少几分失落与后悔 。
第二 , 不要自降身份 , 无条件地“倒贴” 。
俗话说得好:上赶着不是买卖 。
人性深处 , 往往都对“不费力就能得到”的人或物心存怠慢 。
婚姻之事也一样 。
你以为自己是为了爱不顾一切、忍辱负重 , 对方却觉得你只配做小伏低、不值得被珍惜 。
知否原著:淑兰二婚比初婚过得好,因为婚前父母做对了这三件事
文章图片
第三 , 学一点“外圆内方”的处事手段 。
在婚姻里 , 既然大家是为着长远的未来而走到一起 , 那么 , 动辄“闹僵”就肯定不是好办法 。
毕竟 , 对于成年人来说 , “撕破脸”真没什么了不起 , “在谈笑之间维护自己的利益”才是真本事 。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好累 。
确实 , 婚姻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也正因如此 , 我们更要把有些问题提前考虑周到了 , 这样 , 才能活得多几分轻松与舒心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