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微说 除12年一次的交配,其它时间都基本静止,它们是地球上最懒的生物( 二 )
洞螈是什么?
洞螈被发现时 , 因为外形酷似龙的模样 , 但是体型又比较小 , 被称作是“宝”、“小白龙”等 。 最早发现洞螈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和自然科学家 , 它们为这种在洞穴当中偶然发现的生物取名“普罗透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早期海神 , 荷马所称的“海洋老人”之一 。 他的名字可能有“最初”的含义 , 因为希腊文\"protogonos\"表示“最早出世的” 。 )也许是洞螈的外形看起来真的很像是远古生物 , 所以才给它取了这个名字吧 。
洞螈实为两栖动物 , 是蝾螈的一种 。 外形颜色一般是以白色、灰色、浅粉色为主 , 身上色素沉淀很少 。 因为看起来和蜥蜴类似 , 又是浅粉色的 , 也有人称它为“洞穴火蜥蜴” 。 终年的洞穴生活使得它们的双眼已经退化 , 被皮肤所覆盖 , 因此也叫“盲螈” 。
主要栖息于阿尔卑斯山脉石灰岩溶洞的地下水脉中 , 分布区域从意大利特里斯特附近的伊松佐河盆地 , 到斯洛文尼亚南部、克罗地亚西南部 , 最远能到黑塞哥维那 。 洞螈是欧洲唯一一种属于洞螈科的生物 , 也是欧洲唯一一种穴居的脊索动物 。
洞螈长度一般在30cm到40cm左右 , 它们一生都会保持幼体的形态 , 外形上可以说是“至死都是少年了” 。
由于退化了眼睛 , 洞螈主要依靠触觉对外部环境进行感应 , 据研究表明 , 它们的皮肤上布满了触觉神经 , 不仅可以感应到洞穴内其他生物的活动 , 还可以感应到磁场等 。 因为其两栖动物的特性 , 使得它可以像乌龟一样 , 在水中陆地都可以生存 。 在水中时 , 它会用鳃进行呼吸 , 它头部的两侧就长着羽状的鳃部 , 一般是红色的 。 到陆地时 , 它就会用肺进行呼吸 。
洞螈的主要食物是洞穴当中的扁虫和无脊椎动物 , 它们却不会进行捕猎 , 常常就在一个地方静静地呆着 , 等着猎物送上门来 。 从这一点来看 , 和洞穴中另一类生物很像 , 洞穴蜘蛛也是在自己的领地默默织网 , 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 。 不过蜘蛛好歹是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的 , “慵懒”的洞螈却连准备工作都懒得做 , 就只在原地等待 。
这时有人会认为是因为它们的四肢也退化了 , 行动缓慢所以懒得动 , 索性就直接守株待兔了 。 但是生物学家给出的结论却截然相反 , 研究表明洞螈的四肢并未退化 , 它们的游泳能力很强 , 在水中游动捕猎对它们而言很简单 。
洞穴的环境还影响了洞螈的繁殖方式 , 它们会依据洞穴温度的高低来选择繁殖方式 。 当洞穴的温度高于15℃ , 它们会直接产出小幼体 , 这种情况下就是胎生 。 低于15℃时就会贴着岩石的底部产卵 , 再将卵孵化成幼体 , 这种情况就是卵生 。 所以对于洞螈的繁殖方式 , 一般说是卵胎生 。 但是它们并不是很乐意繁殖 , 雌性洞螈大概6年才会产一次卵 , 有的更懒的甚至12年才交配一次 , 进行产卵 。
为什么这么懒?
为什么说洞螈是最懒的生物呢?一切都是有依据的 , 2010年时 , 欧洲科学家在波黑的洞穴当中发现了19只洞螈 , 使用专用的墨水对它们进行标记之后 , 科学家们离开 , 决定过几年再来看看它们 。 经过了长达八年的追踪和研究 , 直到2018年 , 科学家们重新回到了洞穴当中 , 却发现19只洞螈整整齐齐的还在洞穴当中 , 并且以肉眼来观察它们的位置并未怎么变化 。
科学家经过进一步整理数据发现 , 在这19只洞螈里 , 最活跃的一只在230天里移动了38米 , 平均每天挪动17厘米;而最不活跃的一只洞螈 , 整整7年一直趴在原来的位置 , 完全没有移动!
洞螈可以说是懒到一种境界了 , 除了交配以外 , 其他时间都基本静止 , 挪动一下都嫌费劲儿 , 难怪交配行为能间隔十二年之久 , 以此看来就不奇怪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开端》众生皆苦!除了小人物让人破防,还隐藏着什么样的思考?
- 致我们人生中,那些说散就散的人
- 阿富汗与不同国家商业体系
- 生活听语兮:大声说爱你,喜欢就大胆说出来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深圳宝山技工学校│有些事,说出来,那都不是事!
- 换一种思维,换一种人生
- 会偷三种懒,享尽一生福
- 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修养,叫不说
- 很多人都这样觉得 71岁大爷说“退休之后,一定要留钱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