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生 弑母后,她说:“终于战胜怪物了!”( 二 )
桐生希的妈妈没有意识到 , 孩子是独立的 , 是需要被尊重 , 需要被看到其需求的个体 , 一味地将愿望无视现实强加在女儿身上并一意孤行 , 是对自己和女儿的双重折磨 。
她希望桐生希能够完成自己的梦想 , 这表明在她的内心当中女儿和自己是“共生”的 , 个人界限极其模糊 , 甚至有向“情感寄生”发展的明显趋势 。
当你被迫背负另一个人的喜怒甚至于“未来的幸福”“人生的价值” , 将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 。
对于桐生希来说 , 当妈妈给她的外部压力过大时 , 她的自驱力便会畏缩不前 。
被迫去一次次考医学院的她痛苦 , 却也愧疚 , 觉得不能达成妈妈的愿望的自己配不上妈妈的爱 , 就像千千万万生长在控制型家庭中的孩子那样 , 想要自由也想成全父母的期望 , 在感情的推拉当中进退两难 , 陷入自我放弃和抑郁的深渊 。
文章图片
被物化的孩子
让我们把视角从日本转回国内 , 我们能够在许多新闻当中发现不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自我延伸的那类家长 。
今年3月8日晚 , 一名17岁男孩站在河边与家人对峙 , 期间男孩妈妈一直在以“快点过来”、“赶紧”、“我生气了”等语言要求男孩子来到安全地带 。
文章图片
最终男孩说了一句“对不起”便毫不犹豫地跳进河中 , 后来其母亲看着被消防员救出的儿子 , 悲伤且愤怒 , 用力打他 , 被一旁的消防员劝住 。
文章图片
以死相抗的孩子和不肯好好说话的母亲组成了这场闹剧 。
评论区里有人担心这孩子日后的处境 。
文章图片
也有人指出了这个新闻里让人感到不对劲的地方在哪里——对于孩子的物化 ,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控制型父母 。
文章图片
这位朋友的评论过于激烈 , 但他提出的观点是准确的 。
在这位妈妈眼里 , 孩子是自己的所属物 , 而孩子的情绪是不需要被重视的 , 孩子是不需要被尊重的 , 她在意的是“儿子怎么这样不懂事”、“周围全是人很没面子” 。
控制型父母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 他们在教育孩子有着极其简单的思维方式 , 认为孩子可以像机器一样被操纵 , 像程序一样被纠正 , 像植物一样被修剪 。
他们的这套教育理念不会被轻易改变 , 固执又自信 , 在孩子爆发和反抗时也无法理解孩子的情绪 , 只会用打压来让孩子再次“回归正途” 。
控制型父母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是 , 他们不尊重孩子 , 也不会体谅孩子的心情 。
当孩子因为情绪上的问题开始反抗与哭闹时 , 他们会给孩子“讲道理” , 并将自己的心态强加给孩子 , 一定要让孩子们接受自己的想法 , 孩子感觉不到被尊重和被信任 , 只会在心理上与父母越走越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弑母案|“北大弑母案、益阳弑母案”:请远离符合以下3点特征的危险男
- 斛珠夫人|《斛珠夫人》番外:惟允的烦恼:母后与帝师很怪,在线等挺急的!
- 温小暖Sun 寡母拾荒养儿,孝子为56岁母亲买高额保险,因40万首付弑母骗保
- 慢慢来的脚步|吴谢宇弑母案的背后:成年人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 在8月26日|吴谢宇被判死刑,北大高材生如何走上弑母的悲剧之路?
- 吴谢宇|弑母的时候悲观厌世,上诉倒是挺积极的?
- 攸攸情感|吴谢宇弑母的原因:我以为母亲是“林黛玉”,葬花需要仪式
- 吴谢宇|北大学霸从老实人变成弑母凶犯,骗取144万泡夜店,为什么会这样
- 她出生就被父母丢弃,24年后耶鲁毕业,找到生母后:感谢你
- 北大弑母案吴谢宇被判死刑:这种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