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征文|岳父( 二 )


岳父有着坚强的信念 , 接下来经过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锻炼 , 几年之后岳父居然能拄着拐棍站起来 , 创造了医学奇迹 。 尽管如此 , 岳父的下肢功能仍无法完全恢复 , 终生离不开拐棍 。
岳父的身体状况很难适应繁重的体力劳动 , 生产队把岳父安排到饲养院喂养牲口 , 岳父起早贪黑靠到饲养院里 , 在时间和精力上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 , 把牲口养护的膘肥体壮 , 很受大家的尊重 。 那个年代要靠挣工分吃饭 , 岳父家缺乏整劳力 , 收入水平偏下 , 但岳父、岳母精打细算 , 把清贫的日子调理的有滋有味 。
“即使命运辜负了我 , 我却对生活报以微笑” , 岳父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 , 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 把家庭营造成温馨的港湾 , 家庭环境始终包围着爱和书香气息 。
岳父对子女的学习格外看重 。 莫言在小说《左镰》里说:“一个人 , 特别想成为一个什么 , 但始终没成为什么 , 那么这个什么也就成为他一辈子都魂牵梦绕的什么 。 ”岳父年轻时中断的求学梦 , 是一生都不能释怀的遗憾 , 他把对求学的渴望转移到子女身上 , 日常生活中 , 即使再艰难 , 也绝不影响子女的学业 , 默默地为子女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
岳父善于用脑思考的特质和平日爱好读书的习惯 , 深深影响着下一代 , 他的子女个个学习优秀 , 堪称学霸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 他的大女儿和儿子连续两年分别考上了大学 , 这在当时的农村是一件轰动性新闻 , 一时间这个家庭的背景在当地传的神乎其神 , 相距十几里地的我当时也有耳闻 。 多年后 , 我结缘于爱人 , 走进这个家庭 , 直到这时我才看到了这个家庭的平凡 。
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进入这个家庭的 , 大包干已进行了很多年 。 岳父家有不少土地 , 由于三个子女在外工作和求学 , 家里的农活基本是以岳父、岳母为主 。 他们家的土地很多离村较远 , 岳父下地干活拄着拐杖走得很慢 , 走到地头要用别人几倍的时间 , 为了节约路上的时间 , 岳父岳母到田间劳动时 , 都要带上午饭 , 吃在田间地头 。 岳父经过长期的锻炼 , 田地里的农活借助劳动工具的支撑都能完成 , 但劳动的艰辛可想而知 。
每到抢收抢种季节 , 我和爱人及其他姊妹 , 都会到岳父家劳动 。 我们都是农活的门外汉 , 干起农活并不漂亮 , 但岳父好像并不在意这些 , 岳父更注重的是实际效果 , 很多农活不施笨力 , 注重实用 。 在农作物的种植上 , 也不随大流 , 而是选择产出效益高、方便生活的品种种植 , 除了种植主粮品种外 , 在田地中间还要种植一些西瓜、甜瓜、西红柿等品种 。 麦收季节 , 酷热难耐 , 割麦子割到田地中间 , 几个人围坐下来 , 顺手摘下一个熟透的西瓜 , 拳头砸开 , 啃上一口解渴消暑 , 繁重的劳动中总是有这样的快乐细节相伴 , 辛劳的麦收显得不再枯燥 。
随着岳父母年岁的增长 , 没有能力再顾及家乡的土地 , 三个子女把岳父母接到城里居住 。 两位老人离开黄土地来到城市 , 感觉一切都很新鲜 , 一天到晚到大街小巷上行走 , 走遍了城区的所有角落 。 岳父母感情非常深厚 , 两个人形影不离 , 彼此之间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需要什么 , 尽管当时生活还不富裕 , 但两位老人把生活调理得井井有条 , 他们对眼下的生活非常满意 。
搬进城里居住两年之后 , 岳母不幸身患重病 , 不久就离开了我们 。 岳母的离世对岳父打击很大 , 长时间沉浸在悲痛之中 , 房间内保留着岳母在世时的一切摆设 , 不让任何人挪动 , 墙上挂起岳母的生活照片 , 一个人还经常默默写诗作文 , 悼念岳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