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赛一等奖:《家有母亲》


文学大赛一等奖:《家有母亲》
文章图片
——有人说此文可上语文教科书 。
父亲去世10年后 , 在我的“软硬兼施”下 , 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 。
这一年 , 母亲70岁 , 我40岁 。
70岁的母亲瘦瘦的 , 原本只有一米五的身高 , 被岁月又缩减了几厘米 , 看起来更加瘦小;
面容却仍然光洁 , 不见太多沧桑的痕迹 , 头发亦未全白 , 些许黑发倔强地生长着 。
我们借了一辆车回去接她 , 她早把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收拾妥当 , 整理好了自己的行李 。
那些行李中有两袋面 , 是她用家里的麦子专门为我们磨的 , 这种面有麦香 。
但那天 , 那两袋面我决定不带了 , 因为车的后备箱太小 , 我们要带的东西太多 。
母亲却坚持把面带着 。
“一定要带” , 她说 。
她这样说的时候 , 我忽然愣了一下 , 看着她 , 便想明白了什么 , 示意先生把面搬到里屋 , 我伸手在外面试探着去摸 。
果然 , 在底部 , 软软的面里有一小团硬硬的东西 。
如果我没猜错 , 里面是母亲要给我们的钱 。
把钱放在粮食里 , 是母亲很多年的秘密 。
文学大赛一等奖:《家有母亲》
文章图片
十几年前 , 我刚刚结婚 , 在郑州租了很小的房子住 , 正是生活最拮据的时候 。
那时 , 我最想要的不是房子 , 不是一份更有前途的工作 , 只是一个像样的衣柜 。
就是那年冬天 , 母亲托人捎来半袋小米 。
后来先生将小米倒入米桶时 , 发现里面藏着500块钱 , 还有一张小字条 , 是父亲的笔迹:
给梅买个衣柜 。
出嫁时 , 母亲给我的嫁妆中已有买衣柜的钱 。
后来她知道我将这笔钱挪做他用 , 便又补了过来 。
那天晚上 , 我拿着10元一张厚厚的一沓钱 , 哭了 。
那些年 , 母亲就是一次次把她节省下来的钱放在粮食里 , 让人带给我 , 带给大姐二姐 , 在我们都出嫁多年后 , 仍贴补着我们的生活 。
但那些钱 , 她是如何从那几亩田里攒出来的 , 我们都不得而知 。
这一次 , 即使她随我们同行 , 也还是将钱放到了面袋里 , 在她看来 , 那是最安全的 。
面被带回来后 , 我把钱取出来交还母亲 , 母亲说 , 这是我给童童买车用的 。
童童是她的外孙 , 这段时间他一直想要辆赛车 , 因为贵 , 我没有给他买 , 上次回老家 , 他许是说给母亲听了 , 母亲便记下这件事 。
2000块 , 是她几亩地里一年的收成吧 , 我们都不舍得 , 但她舍得 。
记忆中 , 母亲一直是个舍得的人 , 对我们 , 对亲戚 , 对左邻右舍 , 爱舍得付出 , 东西舍得给 , 钱舍得借 , 力气也舍得花 。
有时不知道她一个瘦小的农村妇人 , 为什么会这样舍得 。
母亲住下来 , 每天清晨 , 她早早起来做饭 , 小米粥、小包子、鸡蛋饼……变着花样儿 。
中午下班我们再也不用急赶着去买菜 , 所有家务母亲全部包揽 , 阳台上还新添了两盆绿莹莹的蒜苗 。
有了母亲的家 , 多了种说不出的安逸 。
文学大赛一等奖:《家有母亲》
文章图片
母亲带来的两袋面 , 一袋倒入桶里 , 另外一袋被先生放到了阳台上 。
过了几天 , 我却发现阳台地板上的那袋面被移到了高处的平台上晾晒 。
先生是个粗心的人 , 应该不会是他放的 , 我疑惑地问母亲 , 她说:
“啊 , 我放上去的 , 晒晒 , 别坏了 。 ”
我一听就跟她急了 , 那平台 , 一米多高 , 那袋面 , 六七十斤 , 身高不足一米五 , 体重不足90斤的母亲 , 竟然自己把它搬了上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