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2206:培养一个幸福的孩子,父母都要经历三次失望( 二 )


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有期待 , 但真正的爱是学会消化失望 。
孩子的人生 , 承担结果的只有他自己 。
唯有放手 , 给他做梦的权利与探索世界的勇气 , 孩子才能安心远航 , 长出翱翔的翅膀 。
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2206:培养一个幸福的孩子,父母都要经历三次失望
文章图片
第二次失望:
父母的话语权是有期限的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6岁之前 , 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 。 12岁之后 , 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 。 ”
孩子渐渐长大 , 很多父母还在沿用小时候的教育方式 , 亲子大战一触即发 , 父母却不曾意识到:自己的话语权已经失效 。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 , 已经开始追求自我的意识 。
从向内的穿衣打扮 , 到向外的交友生活 , 他们都会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化要求 。
他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 不再是言听计从 , 而是只有父母和他们站在一边的时候 , 才会“选择性听话” 。
那些和父母依然保持良好关系的孩子 , 基本上都是因为父母愿意尊重他们的意愿 , 和他们做朋友 , 认同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
一旦父母和他们站在了对立面 , 父母的话就会快速“失效” 。
住在新米尔斯的史黛西 , 声称自己和妈妈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
因为无论自己做任何决定 , 母亲都会无条件支持她 , 每当她遇到困难和挫折 , 母亲都会给予她爱的鼓励和力量 。
可即便如此 , 她们也经常因为“出门时间”、“衣服样式”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吵一架 。
每次出去玩之前 , 妈妈都会要求她几点前必须到家 。
但在青春期的女儿眼里 , 这样的限制无异于破坏母女关系的“紧箍咒”:“她会说一个时间 , 但我没按时回过 。 ”
无独有偶 。
康沃尔郡的塔伦也表示 , 如果父母能一直支持自己、认同自己 , 他们的家庭关系将非常和谐 。
他热爱有组织、有纪律的军训 , 明白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 , 更将名牌大学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
但当妈妈强迫他吃下自己不想吃的三明治时 , 塔伦还是“叛逆”了 。
当妈妈威胁他:“你要么吃掉它 , 要么倒掉 。 ”
塔伦转手就将盘子里的食物倒进了垃圾桶 。
当孩子逐渐长大 , 父母的话语权就开始逐渐失效 。
可惜的是 , 很少有父母能注意到这点 , 他们会习惯性地掌控孩子的生活 , 而这样收到的只能是叛逆的反抗 。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提出过“前喻文化” , 大致意思是在传统社会里 , 赋予了父母不可违抗的权威 , 晚辈需从长辈那里学习经验 。
所以在过去的教育里 , 父母之命是不可违的 。
但当代社会 ,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 , 孩子们能接触的信息也愈发全面 。
他们认识世界的渠道从以前单一的靠父母教导 , 到能自己独立探索 , 这就导致父母在他们心里便不再权威 。
所以说 , 上天赋予父母教育孩子的权利 , 通常只有十年左右的有效期 。
无论用或不用 , 它都会像食物一样准时过期 。
到了这时 , 父母不必失落 , 不必慌张 , 坦然和孩子站在一边 , 给他们最有力的支持和最温暖的鼓励 , 就是最好的教育 。
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2206:培养一个幸福的孩子,父母都要经历三次失望
文章图片
第三次失望:
终其一生 , 我们的孩子只能成为普通人
网上曾流传过这么一张图 , 相信每对父母都曾经历过 , 从幼儿园时“我家孩子一定是一个天才”到成年后“能顺利结婚就行”的幻灭 。
纪录片中的欧文父母 , 亦是如此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