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园里宜童老师都在做什么?( 二 )


2.普通幼儿进入游戏区或资源教室参与以自闭症儿童为导向的游戏活动 。
3.将自闭症儿童(2—3名)安排在一般区角游戏环境中 , 老师适时安排普通幼儿进入此情境 。 待学习状况稳定后 , 渐渐抽离同组自闭症儿童的人数 , 同时增加普通幼儿人数 。 以此渐进的方式将自闭症儿童分散至一般普通幼儿较多的各学习环境 。
除了一日生活及开放性游戏活动外 , 特教老师还要依照所制定的适应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 , 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个别化训练 。 通过社交故事及情景解读法 , 帮助自闭症儿童感受、理解及执行社会行为规范 , 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及行为能力 。
普教教师支持为主---教学活动融合
当孩子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常规要求 , 特教老师开始尝试将自闭症儿童安排到普通儿童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来 , 也就是要把发展性的目标融入进来 , 除了解决随班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 如专注力问题、课堂秩序问题、语言理解表达问题等 , 还要把培养孩子的共同注意力等正向行为能力作为基本能力来培养 。
在个别训练中 , 孩子是被关注的对象 。 为了赢得孩子的关注 , 老师想方设法迎合孩子的兴趣 , 这是初级阶段特殊训练必需的 。 但是 , 在普教环境中老师是被关注的对象 。 在集体教学环境中 , 老师安排的活动不可能迎合每个孩子的兴趣 。 这就要求孩子从被关注到主动关注别人 , 从主动关注一个人 , 到关注很多人 , 包括老师和小朋友 。
当孩子有了共同注意力 , 老师要利用融合环境中的天然优势 , 培养孩子的参照学习能力 。 参照学习就是帮助孩子根据成人或同伴的反应引发自己下一步的行为 , 孩子可以参照正常的行为、同伴活动、语言、动作等 。
在此阶段 , 特教老师在协助自闭症儿童融入正常教学活动时 , 一定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发育水平及自身特点来提供及时的支持 , 如可适当降低教学目标的难度 , 及时协助自闭症儿童理解教学要求 , 用心观察自闭症儿童的参与度 ,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经验 , 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同伴支持为主---全面一体化融合
融合园里宜童老师都在做什么?
文章图片
在此阶段 , 特教老师引导自闭症儿童全程参与班级的一切活动 , 包括教学、游戏、表演、生活等所有环节 , 也就是说 , 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无任何区分 , 完全融为一体 , 自闭症儿童正式成为了班级的一名“普通幼儿” 。
此时 , 特教老师成为了一名“影子教师” , 自闭症儿童无需帮助提示时 , 辅导教师好像隐藏了一样 , 不去过多干预自闭症儿童的活动 , 充分放手给与自闭症儿童独立适应的机会 。 当自闭症儿童出现状况而自身无力解决时 , 辅导教师及时出现 , 给与自闭症儿童以辅导与支持 , 让自闭症儿童能获得一种安全感 , 更有自信的参与到幼儿园的所有活动中 ,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普通社群 。
自闭症孩子在随班融合教育中能否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 关键在于融合的形式和要求是否具有针对性 。 对于每个不同的个体 , 每个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 , 融合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都应有所不同 。 只有针对孩子的能力水平和问题特点 , 有针对性地渐进性的实施融合干预 , 才能保证融合教育的有效性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