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凯平: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底气——父母一生最大的成功( 二 )


但现在是21世纪了 , 人工智能机器可以替代几千万的中国工人 , 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不需要把孩子培养成知识的“移动硬盘” , 那种卖苦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有审美的时代 , 而这些恰恰跟吃苦没关系 。 父母遇到最大的困境是 , 从小到大受的就是吃苦教育 , 在“追求幸福”上 , 父母的资源是匮乏的!
1.不敢带着孩子走不一样的路 。
我们特别容易走在习惯的老路上:打卡、上班、领工资、养孩子 。 很多父母都喜欢走大家都走的路 , 其实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 桥下一定有很多冤死的鬼魂 。
走别人不走的路 , 意味着风险 , 意味着不确定性 , 但是走通之后会意外地发现山穷水尽有新路 。
2.我们教孩子竞争 , 却不教孩子与人合作 。
远古时代 , 单打独斗我们人是斗不过那些野兽豺狼的 , 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战胜那些野兽 , 说明什么?说明只有比别人强才能够活下来的逻辑是错误的 。
这是一个人人自由发展的时代 , 在这个时代互惠互利、互相帮助、互相成全特别重要 。
不是你比别人优秀 , 是因为你能够和大家一起优秀 , 才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人性 。
3.除了学习 , 更应该看到孩子人性的优势 。
心理学研究发现 , 这些能力强的人 , 他的未来实际上会更有保障:
审美的能力 , 能够看到真善美 , 能够想象出别人想象不出来的美好场景 。
创造力 , 学习永远是简单的重复 , 学习如果没有创造的话 , 为了考试是没有意义的 。
同理心 , 能体会别人的感情和感受 。
孩子的想象力、沟通表达能力、感染力等等 , 也是特别重要的能力 。
一个好的童年应该包括什么?如何塑造幸福的童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高收入国家儿童福祉洞察报告》
教育回到常识 , 从看见儿童开始——儿童幸福成长 , 从生命教育开始
彭凯平: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底气——父母一生最大的成功
文章图片
03
教育让孩子有幸福底气
1975年 , 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教授发现 , 那些特别成功的人 , 做到自己事业极致的人 , 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比别人要高 , 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学历比别人要好 , 更不是因为他们的家境比别人要优越 , 能够唯一概括这些各行各业领军人物的特点是:
他们做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时候 , 能够沉浸其中 , 物我两忘 , 酣畅淋漓 , 如痴如醉 , 忘掉时间 , 忘掉空间 。
这种全神贯注而产生的快乐心理体验 , 被米哈里称为“Flow” , 我们把它翻译为“福流” 。
福流的体验有5个特别重要的特征:
1.做一件事情 , 能够注意力高度集中 , 沉浸其中;
2.心无旁骛 , 物我两忘、忘掉自我、忘掉时间、忘掉空间;
3.事情做起来特别顺、特别流畅;
4.想做这件事 , 愉悦地享受做这件事的过程 , 不在乎评价 , 也不是为了结果;
5.完成之后有一种醍醐灌顶、酣畅淋漓的痛彻感受 。
当孩子真正喜欢一件事 , 一定不是苦苦坚持下来的 , 是在做这件事时 , 内心充满巨大的满足感 。
你真的想象不到 , 那些疲于应付考试的孩子 , 在为了自己喜爱的事情而努力时 , 是多么的具有主动性和无穷无尽的激情 。
我们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 , 是让他们为了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而活的 , 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活的 , 是为了快乐幸福而活的 。
童年的价值在于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 , 真正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