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学说 “太极”和“太急”的区别是什么?怎样才能让我们不着急?


高维学说 “太极”和“太急”的区别是什么?怎样才能让我们不着急?
文章图片
高维学说 “太极”和“太急”的区别是什么?怎样才能让我们不着急?

有句话叫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就是说做任何事情 , 心急的话 , 反而欲速则不达 , 今天的每个人事情都多 , 节奏都快 , 竞争都强 , 所以人就急 , 心急火燎 , 急急慌慌都经常用来形容今天状态 , 那么什么是急呢?我们来看看篆书中急是这么写的 , 上面的“及”表示声旁 , 当然变化为现代字体以后很难看出它原来的样子 , 下面是一颗心 , 说明着急和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系 , 那什么叫急呢?《说文解字》中讲:“急 , 褊也” ,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讲到:“褊者 , 衣小也” , 衣服过小 , 舒展不开 , 凡是窄陋的这种状态都叫做“褊” , 从这个角度来讲 , 急就是心窄 , 对事不能忍 , 张舜徽在《说文解字约注》中也讲到:“大抵心胸窄陋者 , 性多暴躁” , 故引申有急迫的意义 。
面对同样的事情 , 每个人的看待的方式都不同 , 有人急有人不急 , 这体现的不一定是急性子和慢性子 , 还有心量差别 , 首先要自己心量宽大 , 不然很容易急躁 , 《论语》中讲:“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 “言及之不言谓之隐” ,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 讲的是不该讲话的时候开口讲话就是急躁 , 说话太急是因为脾气急 , 急是由某种外在的压力 , 或者想快速达到某种目的而引起的内心焦虑 , 人只要一着急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 这就引出另外一种意思 , 就是急迫 , 从人急逐渐引申到了事急 , 甚至演变成一个表示状态的形容词 。
唐代诗人韦应物写的《滁州西涧》中 , 就有“春潮带雨晚来急 , 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样的诗句 , 春天傍晚下雨 , 潮水上涨的速度太快 , 作者用比喻人的写法 , 就像潮水含有某个人的意志 , 急迫的上涨了 , 从这里又能引申出“急”的另一层含义 , 紧张、迫切、刻不容缓 , 也就形容这个意思了 , 所以会有“迫不及待、迫在眉睫”这些成语 , 那人心到底急不急呢?其实还是取决于内心的状态 , 一方面分清楚事态的轻重缓急 , 也就是常讲的当务之急 , 另一方面还需要忙而不乱 , 就需要体现从容不着急的心态 , 才能迎刃有余 。
【高维学说 “太极”和“太急”的区别是什么?怎样才能让我们不着急?】怎样才能做到不急呢?回到前面所讲:“急”的本意 , 我们不能让心窄了 , 再看“急”的形态 , 很像把心攥在手里一样 , 体现出提着心、揪着心的感觉 , 这样怎么能不急呢?我们的工作已经够多了 , 节奏也够紧张了 , 把心量养大 , 心的的辽阔度决定思维、想法、眼界的宽度 , 让自己的心凉变大以后 , 事情放在心里的时候 , 不会觉得紧张 , 也就不会着急了 , 沉着冷静的去面对所有 , 遇事论事 , 把每一件事情做完 , 那么在做急迫的事情时 , 也是可以从容不迫的 , 有余力则忙而不乱 , 这就是急事与不急心的辩证关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