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为什么他的心腹不拥护他的儿子登基?( 三 )


最终赵普被贬官 , 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 。 一时之间远离了朝廷中枢 。
很显然 , 赵普玩自污结果玩过头了 , 把自己给坑了 。
他就算想要拥立赵匡胤的儿子 , 也是有心无力、鞭长莫及 。
而赵匡胤最后还剩下一名心腹 , 那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了 。
赵光义干脆自己当皇帝了 , 指望他拥立赵匡胤的儿子 , 那真是痴人说梦 。
赵光义原本没资格坐上皇位 , 全是赵匡胤给了他机会
按正常情况来讲 , 赵光义是没有资格坐上皇位的 , 因为这不合礼法 。
赵匡胤花了十几年时间收兵权 , 以文制武 , 让一切都回归礼法 。 这皇位继承自然应该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 。
至于赵光义 , 他这个皇弟顶了天也只能当个亲王 。 他要登基 , 即使赵匡胤的心腹都不在了 , 朝臣 , 尤其是那群文官是不会答应的 。
可惜赵匡胤当初的一系列安排 , 给了赵光义机会 。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 , 面对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储君的安全 。
五代十国 , “储君”是一个和皇帝一样高危的职业 。 很多时候“储君”甚至比皇帝先行一步 。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为什么他的心腹不拥护他的儿子登基?
文章图片
因此很多皇帝的皇位只能传给养子 。 比如后唐的李从珂 , 后晋的石重贵 , 以及赵匡胤的前任老板柴荣 , 他们都只是养子 。 之所以传位给他们 , 是因为皇帝无后 。
所以为了自己儿子的安全 , 赵匡胤迟迟没有立太子 , 甚至不敢给自己儿子封王 。 实在是害怕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 。
但是吧 , 一直不立储君也不是个事 。 毕竟五代十国实在是太乱了 , 赵匡胤虽然想建立一个稳定的新秩序 , 但是他也说不准自己能不能成功 。
万一他出点什么意外 , 由于他没有立储君 , 这大宋可能就要大乱了 。
更何况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还很年幼 , 即使立了太子 , 那也就是个摆设 , 只会被大臣们当猴耍 , 迟早被人篡位 。
所以他必须找个“备胎” , 这人便是赵光义 。 好歹是自家人 , 让他当皇帝也比让外人篡位好 。
而且赵匡胤刷了个心眼 , 他没有册封赵光义为储君 , 而是让他看上去像储君 。
当初周世宗柴荣在继位之前被郭威封为晋王 , 同时兼任开封府尹 。
结果现在赵匡胤也加封赵光义为晋王 , 兼任开封府尹 。
天下人会怎么想?满朝文武会怎么想?
这分明就是要立赵光义当储君嘛 。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为什么他的心腹不拥护他的儿子登基?
文章图片
所以当宋皇后看到来的人不是赵德芳而是赵光义的时候 , 立刻明白大局已定 , 直接承认了这皇位是赵光义的 。
赵光义能坐上皇位 , 这机会全是赵匡胤给的 。 谁叫他临死之前都为立太子呢!这才让赵光义这个看上去像储君的人捡了漏 。
看懂了这一点 , 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斧声烛影”那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虽然有赵光义这个“备胎”在 , 但是赵匡胤肯定还是希望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的 。
实际上这些年他一直在慢慢给自己儿子加官进爵 , 让他们的地位慢慢升上来 。
此时赵匡胤的大儿子赵德昭已经26岁了 , 小儿子赵德芳也有18岁了 。 他们成功躲过早夭 , 长大成人了 。 就算赵匡胤立刻归西 , 他儿子继位也不会出现“主少国疑”的窘境 。
与此同时 , 在赵匡胤的治理下 , 大宋的朝局也越来越稳固 , 储君出事的风险已经大大降低 。 对于赵匡胤来说 , 此时立自己儿子为太子的时机已经成熟 。
不过赵匡胤还是有点犹豫不决 , 所以这事一直拖到他重病才下定决心 。 毕竟再拖下去 , 这皇位真要是赵光义的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