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亲公主大多数是“冒牌”的,就不怕被发现吗?

公元前200年 , 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 。 谈判中 , 刘邦答应将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匈奴王 。 老婆吕雉大哭大闹:“我死也不会同意!”可是 , 说出去的话无法更改 , 刘邦该怎么办?
和亲的建议是大臣刘敬提出的 , 他认为既然打不过 ,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大公主与匈奴和亲 。 大公主生的儿子可能会继承单于之位 , 成为下一代单于 , 就不可能再侵犯大汉朝的江山了 。
匈奴单于冒顿也极力想和汉朝和亲 , 听说汉朝公主与草原上的女人不同 , 白皙粉嫩 , 还会带来很多汉朝的好东西 , 何乐而不为?
吕雉只有鲁元公主一个女儿 , 她实在舍不得把她送到如此遥远的异乡 , 遭遇不可预测的命运 。
吕雉日日哭泣哀求 。 刘邦无奈 , 只好将一个宫女化装成公主 , 让她带上丰厚的嫁妆远嫁匈奴 。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和亲公主” 。
她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信息 , 却拉开了长达两千年的公主和亲的序幕 。
唐朝和亲公主大多数是“冒牌”的,就不怕被发现吗?
文章图片
一、和亲公主的悲剧人生
西汉史书上有记载的和亲公主就有12人 , 唐朝史书上记载了16位和亲公主 。
和亲的巅峰期出现在清朝 , 大概有80多位和亲公主出嫁异邦 。
唐朝和亲公主大多数是“冒牌”的,就不怕被发现吗?】唯有明朝 , 从未采用过和亲的策略 , 没有出现过一位和亲公主 。
粗略算算 , 从汉朝到清朝 , 中原王朝的和亲公主至少有200位 。
这些弱女子 , 牺牲自己的一生 , 连接着两个本来可能会敌对的民族 , 担负着整个朝廷的安危 。
中原王朝希望通过和亲缓和双方矛盾 , 减少边境冲突 。 少数民族则希望通过和亲获得中原的文化、物产、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
双方各取所需 , 应该是主角的和亲公主 , 反而只是一枚被利用的棋子 。 身不由己 , 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 她们的生活大都与“幸福”搭不上边 , 很多和亲公主的命运非常凄惨 。
刘邦所期待的 , 和亲公主诞下具有汉族血统的皇子 , 基本上就是一场泡影 。
唐朝和亲公主大多数是“冒牌”的,就不怕被发现吗?
文章图片
首先 , 和亲公主的地位并不高 。
他们嫁给异族首领 , 看上去似乎风光 , 其实也不过是首领众多妻妾中的一个 。 这些首领往往有正妻 , 和亲公主在地位上无法与正妻平起平坐 。
即使备受称颂的文成公主 , 松赞干布在求娶她之前 , 已经有了一位王后 , 来自尼婆罗国的尺尊公主 。
文成公主要和尺尊公主共同服侍同一个男人 , 地位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高 。
即使和亲公主历尽千辛万苦 , 生下孩子 , 这些孩子也往往因为带有中原血统而备受歧视 。
其次 , 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习俗差异很大 。
少数民族的许多习俗与中原文化完全不同 , 违背了中原的伦理 , 常常让和亲公主背负着沉重的道德枷锁 。
很多地方奉行的是“父亲死后 , 只要没有直接血缘关系 , 他的兄弟、儿子、甚至孙子都能够继承他的妻子” 。
汉武帝送到乌孙国的宗室女刘细君 , 16岁的花季少女嫁给70多岁的乌孙王已经够惨 。
乌孙王死后 , 按照习俗 , 她要委身于新的乌孙王 , 也就是老乌孙王的亲孙子 。
刘细君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 , 写信给汉武帝请求回到大汉朝 。 可是得到的回复却是 , 必须按照乌孙国的风俗 , 不要影响联合乌孙灭掉匈奴的大计 。
刘细君无奈之下只好嫁给了曾经的孙子 。
这对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刘细君来说 , 是违背人伦的 。 在伦理道德与现实中挣扎 , 刘细君日日备受折磨 , 年仅21岁就香消玉殒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