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40岁,“耗命”的钱,建议不要去挣!


过了40岁,“耗命”的钱,建议不要去挣!
文章图片
01.
孔子将人类每十年分为一个阶段 , 并且为每个阶段都取了一个名字:20弱冠 , 30而立 , 40不惑……
40岁不惑的意思就是 , 人到40岁 , 应该业有所成 , 不会因为无业而有所困惑 , 并对人生或者事业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 。
这是孔子对40岁人的期待 , 但是现实中的40岁人却大多生活上失意穷困 , 缺乏信心;诉求上无法表达 , 缺乏尊严;心理上严重失衡 , 缺乏调适 。
甚至连孔子自己都感叹过:“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
所以 , 人过40岁应该明白自己 , 对往事做一个总结 , 对现在做一个计划 , 对40岁以后的人生做一个期许 , 才能真正的做到“四十不惑” 。
过了40岁,“耗命”的钱,建议不要去挣!
文章图片
02.
上午 , 和堂哥开车出去办事 , 堂哥跟我提起了去年帮我买车的小徐 , 说明天要去参加他的葬礼 。
堂哥无不惋惜的说 , 小徐才刚刚40岁 , 听说是因为过度操劳 , 又离了婚 , 造成了抑郁 , 最后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我惊讶极了 , 小徐是堂哥的前同事 , 待人处事八面玲珑 , 很会来事 。 我买车几乎只去过一次 , 其他的都是他帮忙弄的 , 给了我最低价的同时 , 还帮我争取了很多免费的事宜 。
然而这才将近一年的时间 , 就已经是天人两隔 。
看着电话号码本里面那个电话和名字 , 无不让人感叹唏嘘 。
过了40岁,“耗命”的钱,建议不要去挣!
文章图片
人到中年 , 生老病死总是无可奈何 , 往往上一眼见到的人 , 下一秒就永远的消失了容颜 。
尤其是人到40岁之后 , 身体进入了全面衰老的时刻 , 会伴有各种精神和身体的因素造成劳损 。
心理学家将这部分人群称为“失意群体” , 与年轻人的朝气 , 适应力 , 体魄和聪明相比 , “四零”人员更难通过学习知识技能改变生存现状 , 一旦事业无成 , 家庭败落 , 更容易对生活产生绝望情绪 。
记得在知乎上曾看过这样的段子:
人到中年 , 就是一部西游记!悟空的压力 , 八戒的身材 , 沙僧的发型 , 唐僧一样絮絮叨叨!最重要的是离西天越来越近了 。
这是一个尴尬的年龄 , 就像张爱玲所说:“中年男人总是会感觉孤独 , 因为他一睁开眼睛 , 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 , 却没有它可以依靠的人 。 ”
因此 , 对待这个“连想死都死不了”的年龄 , “生命质量”变成了生活的主旋律 , 有些“耗命”的钱 , 千万不能去挣 , 否则消耗的心血 , 那是你永远也要不回来的 , 出现“人在天堂 , 钱在银行”的悲剧 。
过了40岁,“耗命”的钱,建议不要去挣!
文章图片
1.不要做太耗损精力的工作
40岁的人 , 生命进入了中转站 , 对于年轻人的优势早已不是体魄和精力 , 而是经验和心态 。
他们有更多的人脉和眼光看待事情 , 有更宽广的心胸对待人人事事物物 , 也有更成熟的心态对待整个世界 。
有心理学家曾说:心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你变老的速率 。 所以具有好心态的人变老的速率也会不断变慢 。 同样 , 心态不好的人 , 对待事情投入过多的精力 , 不仅让自己加速变老 , 精神衰弱 , 而且急于求成的结果 , 大多可能是无用功 , 得不偿失 。
这个时候多留一些时间和朋友相聚 , 学会养生的哲学 。 在工作上也放松心态 , 做好“尽人事 , 听天命”即好 , 不要过多去想一些有的没的事情 。
多出去跑步 , 锻炼身体 , 将身体保持在健康状态 。 同时早睡早起 , 用20岁的心态 , 过30岁的生活 , 享受40岁的人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