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终将走向成人世界 那些一直没得到父母认可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二 )


但年幼的孩子是无法理解大人复杂的内心活动 , 不被认可的孩子 , 总是在人生路上去寻找这份认可 , 哪怕付出任何代价 , 甚至走上与父母盼望的相反之路 。
电影《反贪风暴》中的大反派曹元元 , 心狠手辣 , 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
这样一个穷凶极恶的人 , 也有真情流露的时候 。
在和陆志廉吐露心声时 , 他说自己从小到大做任何事 , 都得不到父亲的一句认可 。
每个孩子终将走向成人世界 那些一直没得到父母认可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父亲的冷漠把他一步步推向极端 , 他做一切都是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 , 仿佛那就是他活着的唯一目标 。
记得林文采博士提出过“心理营养”这个概念 , 其中营养的组成就是他人的肯定与认同 。
缺少这份营养的孩子 , 哪怕长大之后 , 仍然也是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罢了 。
02
父母的认可 , 是孩子成长的原动力
卢勤曾经把孩子比喻成一颗鸡蛋 , 如果从外部施压 , 鸡蛋破开之后只能得到一滩蛋黄与蛋清 , 而从内部给鸡蛋温暖 , 得到的就是小鸡破壳而出的喜悦 。
孩子就是这样 , 父母的鼓励、接纳和认可 , 就是他们破壳而出所需的那份温暖 。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在《朗读者》中 , 提到父亲的认可 , 是促成他走向童话创作之路的最大动力 。
每个孩子终将走向成人世界 那些一直没得到父母认可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有一次 , 他因为写作文擅自更改题目被老师要求写检查时 , 爸爸看着他在检讨中把自己的犯错经历描述得鲜活精彩时 , 还笑出了声 , 不仅没责骂 , 还夸儿子很有写作天分 。
父子俩之间有过一段非常动人的对话 , 爸爸问他能够把《童话大王》写多久?
他回答说:“只要你和我妈妈活着 , 我就一直写下去 。 ”
而爸爸就告诉他写下去吧 , 一直写下去 , 我们就会活着 。
《童话大王》从1985年创刊 , 长达25年的时间中 , 郑渊洁是唯一的撰稿人 。
每个孩子终将走向成人世界 那些一直没得到父母认可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这个12岁上学被开除 , 15岁入伍 , 四年后被退伍的孩子 , 按照正常评价标准 , 基本就是无药可救 。
然而他的爸爸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他的认可与鼓励 。
就像郑渊洁自己说的:人类的本质就是渴望被欣赏 , 所谓的“忠言逆耳”是他最不喜欢的 。
被认可 , 接纳与鼓励的郑渊洁 , 也把这种教育方式带给了自己的下一代 。
儿子郑亚旗继承了爸爸的“学渣”体质 。
郑渊洁思考再三 , 决定尊重儿子的特点让孩子退学 , 自己在家开设“私塾” 。
这个决定备受指责 , 但他顶住压力 , 亲自编写教材 , 给孩子讲课 。
在这种教育下 , 郑亚旗并没有如人们预期的那样糟糕 。
反而是在动漫 , 商业 , 导演领域都展现出了能力 , 也非常敢于去尝试 , 按他自己的话说:“我和老郑有一个共同点 , 就是坚信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 ”
父母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严厉 , 培养出孩子抵抗成人残酷世界的能力;
但孩子的想法恰恰相反 , 哪怕全世界不认可我都没关系 , 只有你不可以 。
孩子的归属感来源于认可与鼓励 。
这份归属感的存在 , 也使他们不会轻易屈服于他人的意见 , 轻易否定自己的想法 , 或是放弃去尝试 。
正如《哈尔的移动城堡》中那句台词:“只要你一个肯定 , 我就足够勇敢” 。
03
肯定与认同 , 是父母爱的最好证明
记得在看《新相亲大会》时 , 有一幕印象深刻 。
一位年少有为的男嘉宾面对镜头说自己这么多年的遗憾就是从来没听爸爸夸过自己一次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