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霍情感日记 一集爽翻,本季最强喜剧!这5个男人,没那么简单( 三 )


但与此同时 , 却会伤害到被调侃的对象 , 或伤害到演员自己 。 如果一个喜剧演到最后 , 都没有共情到真正被伤害的那个人 。
那么 , 它就是缺乏真诚 , 没有温度的 。 如同媒体人东东枪所言:“如果直接把伤害搬到舞台上 , 而指望大家对着这个伤害发出笑声 , 实际上是把观众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 观众的笑声也会变得很冷酷 。 ”
由此可见 , 一个好的喜剧 , 需要有温度 。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3种视角:平视 。 不当批评家——居高临下地批判世界、嘲讽他人;也不当小丑—— 低三下四地损毁自己、自我攻击 。
而是真真切切地走进生活 , 走到观众的身边 , 演绎一个场景 , 或一段故事 , 还原生活的喜怒哀乐 , 解构无处安放的情绪情感 。 与观众建立联结 , 一起面对生活残酷、荒诞的另一面 。
当观众从中产生情感共鸣以后 , 他们的烦恼、痛苦就或多或少地被调整、溶解了 。 这 , 就是喜剧的温度 。
喜剧一旦有了温度 , 治愈便有了可能 。 喜剧的创作 , 往往来源于生活 。 但有的时候 , 生活的真相过于残酷 , 可能会伤害到你 。 这个时候 , 就需要通过包装或幽默的方式 , 让这个真实的东西不那么刺痛人 。
比如奥斯卡影片《美丽人生》 。 故事的背景是二战期间 , 主人公是一对被抓进纳粹集中营的犹太父子 。 我们都知道 , 集中营是非常可怕的 。
但如果直接把它呈现在舞台上 , 则有可能会激起观众的恐惧、愤怒、绝望等激烈情绪 , 引发二次创伤 。 于是 , 导演采用了喜剧的模式 。
为了不让儿子乱跑 , 父亲撒下“弥天大谎”——残酷的集中营 , 被他说成了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 则会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 。
为了让儿子信以为真 , 父亲一边与纳粹士兵斗志斗勇 , 一边运用各种急智不断圆谎 。 剧情生动活泼 , 妙趣横生 , 其中不乏搞笑桥段 。
解放前夕 , 父亲将儿子藏在铁柜里 , 他自己却不幸被抓获 , 惨死在纳粹的枪口下 。 天亮了 , 儿子从铁柜里爬出来 , 看见一辆真的坦克轰隆隆地开到他的面前 。
最后 , 他被一个美国士兵抱上了坦克 , 获救了……
这个故事的内核 , 其实是一个悲剧 。 父亲的惨死 , 让我们看到了犹太人在集中营的悲惨与无助 。
但透过父亲保护儿子的机智 , 我们又会感受到很深的感动与治愈——现实是残酷的 , 但爱和希望 , 一直都在 。
文章开头所提及的《三毛保卫战》 , 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
3根头发一次次的垂死挣扎 , 映射着社畜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挣扎 。
但透过他们坚守阵地的倔强 , 我们又会感受到一丝治愈——被迫日夜加班 , 你其实不是一个人 , 别忘了 , 那一根根不幸脱落的头发 , 也曾陪你一起奋战过 。
弗洛伊德说 , 幽默是一种庄严而高尚的东西 。 受到冒犯、遭遇挫折的时候 , 人会产生愤怒、悲伤、绝望等消极情绪 , 这是一种自然反应 。
但在喜剧的世界里 , 这一切都可以转化为喜剧创作的源泉 。 它坚定不移地反抗着现实环境的残酷性——不愿因为现实的挑衅而烦恼 , 也不愿屈从于现实的痛苦 。 在这个信念感的支撑下 , 它解构现实 , 解构痛苦 , 并由此创造出超越现实痛苦的快乐 。
从这个维度来讲 , 喜剧是不屈从的 , 是反叛的 。
就像节目组一开始的嘉宾出场环节 。 它当然可以根据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 决定谁先出场 , 谁坐中心位 。 但这样做就可能会“怠慢”其他嘉宾 , 形成隔阂 。 而通过这种突破常规、解构权威的方式 , 让好笑的东西一起来 , 大家笑着笑着 , 尴尬就消除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