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代御门听政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每年春夏两季在卯正(清晨6时),秋冬两季为辰初(清晨7时)而有的大臣家往往距皇宫数十里之遥,为了不误早朝,常常半夜三更就得起身梳洗往城里赶 。
2、都以为最尊贵的莫过于帝王,可当皇帝的也很辛苦 。每天拂晓,天还不亮,皇帝就要到奉天门早朝 。曾有人记载早朝时的光景是“残月朦胧欲五更,禁门候立万灯明 。”等到早朝结束后,还是“满天星斗未曾收”的黎明时分 。所以有大臣在诗句中写到自己最大的愿望竟然是“睡到人间饭熟时” 。
3、康熙帝一生坚持每日听政长达50余年,这在中国数千年帝王史上也是罕见的 。皇帝勤政是国家幸事,但对某些老臣来讲,却是一件苦不堪言的艰辛事 。清代御门听政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每年春夏两季在卯正(清晨6时),秋冬两季为辰初(清晨7时)而有的大臣家往往距皇宫数十里之遥,为了不误早朝,常常半夜三更就得起身梳洗往城里赶 。康熙帝体谅大臣的苦衷,特谕将早朝时间延迟半个时辰,并嘱咐年力衰迈及偶患疾病的大臣先在家吃点糜粥,再来上朝也不迟 。
4、听政时,皇帝坐在临时安设在中间的宝座上,宝座前摆置黄案,后安置屏风 。黄案前铺好跪奏者用的毡垫 。起居注官立于西侧,面向东 。
5、翰林、科道官立于阶下西侧,内阁事先传知的各部院等奏事的官员跪在东侧,面向西 。一般例行之事,由一名尚书跪奉奏疏于黄案上,退回原位,跪奏某事,奏毕,由东阶下 。以下各官依次进奏 。如有重要的机密大事,翰林、科道官及侍卫都要退场 。每奏一事,皇帝即降旨,大学士、学士承旨 。许多重大的国策都是在御门听政时决定的 。
6、皇帝御门听政的宝座叫金台 。金台之后,锦衣卫力士执两把扇子立于御座后面正中位置 。关于这扇子的设置其中还有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
【清代御门听政的时间是几点 历史上清代御门听政的时间是几点】7、原来,这是外国进贡来的一件名叫“卓影辟邪”的刀剑类护驾武器,一柄三刃,外圈包以铁线,用黄绢裹起来形成扇子样,再执一把真扇以乱其踪 。遇有类似“荆轲刺秦”的险象,执扇人手臂一抖,黄绢包连同铁线圈立即落下,三刃武器锋芒毕露 。清朝以后,随着戏曲的发展,将此“护驾”的武器设置,演变为长柄宫扇形的装饰,而执扇的人也从勇猛的武士换成了娇媚的宫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康熙御门听政地点是在哪里康熙是在哪里地点御门听政
- 御门听政是在露天吗 历史上御门听政是在露天吗
- 清代翡翠鉴别
- 清代翡翠鉴定方法
- 清代什么样的人才佩戴翡翠扳指
- 清代的龙型翡翠吊坠是怎么由来
- 清代福禄寿翡翠手镯柏过什么价钱
- 清代翡翠手镯拍卖
- 清代玻璃种翡翠为什么贵
- 清代翡翠怎么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