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男 我也不想被渣啊,可是他叫我宝贝诶( 二 )


在生命早期,我们的自我意识尚没有得到发展,我们与这个世界的链接便是父母(一般是母亲),对我们而言,父母是这个世界的入口 。
如果孩子是在父母的欣喜和期盼中来到这个世界,父母能够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得到很好的照顾,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在父母眼中是可爱的,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
【渣男 我也不想被渣啊,可是他叫我宝贝诶】相反,如果父母是阴晴不定的,忽视孩子的需求,甚至粗暴地对待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认为父母眼中的自己是不可爱、不值得被爱的 。
由于孩子此时尚没有独立的力量,他们的生存完全依靠父母,因此他们会在潜意识中认同父母的态度 。
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因为他们潜意识中觉得,只有牺牲自己的需求,让一个看似更有力量的人满意,自己才能免于被抛弃的命运 。
渣男 我也不想被渣啊,可是他叫我宝贝诶
文章图片
比如,在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有一个卧病在床的妹妹,唯一的父亲将全部的父爱几乎都给了妹妹,即使松子很乖,考试成绩优异,也从未得到过父亲的青睐 。
渴求父亲的爱与关注的小松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给父亲扮了个鬼脸,不曾想父亲笑了,这让松子乐开了花,从此以后,她就开始时不时的扮个鬼脸,只为博父亲一笑 。
而松子成人后的悲剧命运,与幼时父爱的缺失与讨好型人格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关系 。
渣男 我也不想被渣啊,可是他叫我宝贝诶
文章图片
2.创伤的强迫性重复
我们在生活中,会见到诸如此类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在咨询室中更是数不胜数)——比如一个女性,小时候因为有一个酒鬼父亲把家里搞得鸡飞狗跳,成年之后自己却也找了一个有酗酒问题的伴侣 。
再比如说,一位男性,小时候长期遭受与亲人别离的痛苦,长大却选择了一位他其实没有信心与之长久生活的异性 。
“强迫性重复”这一概念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现象 。
精神分析学派(注:心理咨询的流派之一)认为,每个人在童年时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一些挫折和创伤 。
人们在潜意识中都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疗愈创伤,于是长大之后,会创造类似的情境,看上去是一种“自讨苦吃、自作自受”,实则是想要依靠现在的自己的力量,疗愈曾经的创伤 。
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谈到了松子跟三个男友的关系 。
第一个是不出名的作家,松子将所有赚来的钱都给了他,换来的却是家暴 。
后来,松子做了另一个男人的情妇,用心经营着二人的小家,满心期待对方可以娶自己时,对方却只是玩玩而已 。
伤心的松子彻底堕落了,但是在堕落的边缘又遇到了个混混,松子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又在找寻自己被爱的价值,结果被背叛不说,还被骗光了所有的钱……
这一次又一次的“遇人不淑”,可能是松子对于童年 “渴求父爱而不得”这一创伤的强迫性重复 。
然而,由于这种强迫性重复是潜意识层面的,这种对于创伤情境的再创造也是潜意识层面的,当事人自己对其很有可能毫无察觉,而这种重复的结果也往往是以失败告终 。
渣男 我也不想被渣啊,可是他叫我宝贝诶
文章图片
渣男 我也不想被渣啊,可是他叫我宝贝诶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