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周末夫妻激增 只要夫妻感情好,再远的距离也拆散不了他们( 二 )


因为两地分居 , 潘先生夫妇俩没有安置婚房 , 潘先生回家探亲时 , 住的是爱人学校的集体宿舍 。 潘先生所在单位条件稍好些 , 爱人来探亲时 , 单位有专门的探亲宿舍 , 而不必挤在集体宿舍里 。 探亲假结束 , 又必须从探亲宿舍搬出 。 “那时候探亲 , 真是既想又害怕 。 ”潘先生记得有一次乘火车从武汉回老家 , 车上人多拥挤 , 潘先生就站在两节车箱连接处 , 动弹不得 , 一直从湖南株州站到金华 。 “当时火车都是慢车 , 那种滋味真是不好受 。 ”因为路途艰辛 , 潘先生格外珍惜探亲的机会 。 “春节我们有三天假期 , 还有12天探亲假 , 加起来有半个月的假期 , 另外路程按远近还给你加上适当天数 , 武汉到浙江要三天 , 这三天是不算在假期内的 。 因此如果能在两天内到家 , 我就赚了一天 , 若延迟一天到 , 我就得倒贴一天 。 哈哈哈!”说到这 , 潘先生忍不住为自己的“精明”高兴起来 。
“那时大学毕业夫妻两地分居的特别多 , 夫妻俩能在一起的很少 。 大家都这样也就没觉得苦 , 而且我们还不算最苦的 。 ”
在那个交通通讯都不发达的年代 , 与亲人最多的联系方式就是书信 , 打电话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 , 打长途都要跑到邮局去打 。 “记得当时话费是一分钟七毛钱 , 而我每月只有40多元工资 , 因此没特别重要的事一般都是写信 。 ”在武汉四年 , 潘先生也就是在最后一年因为调动与妻子通了几次电话 。 1972年 , 潘先生错过了一次可以将妻子调过去的好机会 , 以后由于受各方面限制 , 妻子的调动越来越难 。 1973年 , 由于妻子一人要带两个孩子 , 负担加重 , 为了家庭 , 潘先生毅然放弃自己的事业回到丽水 , 结束了两地分居的艰苦生活 , 在某单位当了一名技术员 , 一干就是二三十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