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撰文 / fufu专业支持 / kaikai、juu编辑 / KY主创们“我最喜欢...|这种特殊的吸引力,能让两个人炙热相爱,却也注定了分开的结局( 二 )


研究总结出的十种类型 ,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看看 。 截图自Felmlee,D.H.(2001).Fromappealingtoappalling:Disenchantmentwitharomanticpartner.SociologicalPerspectives,44,263–280.
但是 , 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特质本身有问题 , 更不代表拥有这些特质的人会成为糟糕的对象 。
它们之所以成为“致命吸引” , 更多地是因为——
策划、撰文 / fufu专业支持 / kaikai、juu编辑 / KY主创们“我最喜欢...|这种特殊的吸引力,能让两个人炙热相爱,却也注定了分开的结局
文章图片
策划、撰文 / fufu专业支持 / kaikai、juu编辑 / KY主创们“我最喜欢...|这种特殊的吸引力,能让两个人炙热相爱,却也注定了分开的结局
文章图片
策划、撰文 / fufu专业支持 / kaikai、juu编辑 / KY主创们“我最喜欢...|这种特殊的吸引力,能让两个人炙热相爱,却也注定了分开的结局】研究中许多演变为“致命吸引”的特质 , 都是那些双方不同的特点 。 比如安静的人可能被热情的人吸引 , 或者依赖性很强的人被独立的人吸引 。
同时 , Felmlee(2008)也发现了这样一个悖论:越是在最初强烈吸引我们的特质 , 越有可能演变为“致命吸引” , 为关系埋藏隐患 。
这两个发现应该如何理解呢?
从辩证理论的角度来看 , 任何人际关系的维持都是两种彼此对立又相互依赖的动力(forces)的平衡 , 亲密关系也是如此(Montgomery,1993) 。 这里说的动力主要分成三组:1)亲密v.s.独立;2)新奇感v.s.可预测性;3)封闭性v.s.开放性 。
注:不同个人在关系中对于动力的需求可能有所差异 , 比如有些人需要更多的“亲密”动力 , 而不那么需要“独立”动力 。
成为“致命吸引”的特质 , 往往是快速且大量地带来了其中一种动力 , 这使得我们在前期很容易感受到强烈的吸引 。 并且 , 越是与我们形成反差的特点 , 越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 。
但是 , 这种吸引是以对立动力的缺失为代价换来的 , 而当我们长期处在关系中时 , 关系中的动力失衡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
以一位照顾对方无微不至的伴侣为例 , ta能够在关系初期带来强烈的“亲密”动力 , 这可能让我们在前期感到自己渴望的亲密感被百分百地满足了;然而 , ta的无微不至很可能是以“独立”动力的缺乏为代价 。 因而 , 在一起时间越长 , 我们可能越会感到自己对于独立的需求仿佛被剥夺了 , 从而对这段关系感到疲惫 。
需要注意的是 , 在这个例子当中 , 关系中动力失衡的关键 , 并不在于其中一位伴侣照顾对方无微不至的特性 , 而在于两个人的“相性不合” , 即双方对于动力的需求并不匹配 。
如果一方无微不至 , 另一方则特别喜欢依赖伴侣 , 那两人即便进入长期关系 , 也是非常合适的组合 , 因为ta们都更需要“亲密”动力 , 而不那么需要“独立”动力 。
策划、撰文 / fufu专业支持 / kaikai、juu编辑 / KY主创们“我最喜欢...|这种特殊的吸引力,能让两个人炙热相爱,却也注定了分开的结局
文章图片
策划、撰文 / fufu专业支持 / kaikai、juu编辑 / KY主创们“我最喜欢...|这种特殊的吸引力,能让两个人炙热相爱,却也注定了分开的结局
文章图片
我们对关系的期待往往会随着自身的成长而发生变化 。 然而 , 并不是所有时候这些变化都是和伴侣同步发生的 。 因此 , 曾经合拍的伴侣也可能因为双方的变化而变得不再适合 。
比如 , 在进入工作以前 , 我们往往期待更无忧无虑的关系 , 一个潇洒自由的伴侣可能会很符合我们当时对于关系的期待 。 然而 , 当我们开始期待未来和规划生活 , 而伴侣仍然不为现实做打算时 , 曾经对方的自由自在可能就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致命吸引” 。
还有一些变化 , 可能正是对方的特质带来的 。
我的闺蜜就曾经历过一次由“致命吸引”带来的分离 。 她由于家庭原因 , 在亲密关系中特别没有安全感 。 而对方是一个典型的安全型依恋人格——耐心、情绪稳定、无条件地信赖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