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撰文 / fufu专业支持 / kaikai、juu编辑 / KY主创们“我最喜欢...|这种特殊的吸引力,能让两个人炙热相爱,却也注定了分开的结局( 三 )


关系中 , 对方给她带来了很多改变 , 让她变得更自信 , 更有安全感 , 也更有独立生活的勇气 。 而她也逐渐发现 , 双方对于亲密的需求开始有了差异 , 爱情对于两人的重要程度也差别很大 。 比起爱情 , 她更渴望去探险未知的将来 。
在认真谈过之后两个人选择分开 。 作为旁观者 , 我为这对曾经般配的一对选择分开感到惋惜 , 但也尊重ta们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 毕竟当双方的核心需求差异越来越大时 , 继续在一起对双方都是一种损害 。
策划、撰文 / fufu专业支持 / kaikai、juu编辑 / KY主创们“我最喜欢...|这种特殊的吸引力,能让两个人炙热相爱,却也注定了分开的结局
文章图片
策划、撰文 / fufu专业支持 / kaikai、juu编辑 / KY主创们“我最喜欢...|这种特殊的吸引力,能让两个人炙热相爱,却也注定了分开的结局
文章图片
“致命吸引”听上去似乎很无奈 , 仿佛在一开始被对方这些特质吸引时就注定了这段关系走不远 。
但其实并非如此 。 即便出现了“致命吸引” , 也可以通过寻找合适的相处模式 , 来避免“致命吸引”对关系的威胁 。
1)识别“致命吸引”
“致命吸引”的发生本身并不真的“致命” , 只要我们能够觉察它的存在 。
要做到这一点 , 我们可以尝试列举最开始对方吸引我们的特质与现在令我们不满的特质之间的联系 。 比如“我喜欢ta特别风趣”和“我觉得ta对待事情经常不太认真”可能是一个人同一个特质所带来的优点和缺点 。
觉察“致命吸引” , 也是在提醒我们自己 , 每个人的特质都是一体两面的 , 特质本身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 , 只是它会以我们喜欢的形式呈现 , 自然也会以我们不喜欢的形式呈现 。
2)承认“致命吸引”的产生不是对方的错 , 而是我们的选择
当“致命吸引”发生时 , 很多时候我们会将不满与抱怨发泄在对方身上 。 其实 , 对方并没有做错什么 。
比如 , 爱上了对方的孩子气 , 吵架的时候却喜欢说“你能不能别这么幼稚”;
当初喜欢ta的细腻和温柔 , 却抱怨“你怎么这么敏感”;
欣赏ta活泼开朗 , 又指责对方“话太多 , 太闹腾” 。
这样的指责常常帮助我们逃避了自己在关系中的责任:是我们被对方的这种特质吸引 , 而走进了这段关系 。 只愿意接受特质以我们喜欢的形式呈现 , 而不想接受我们不喜欢的形式 , 其实对对方也是不公平的 。
“致命吸引”的发生 ,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最初自己做出的选择 , 而我们不能让对方为我们的选择负责 。
3)积极地与对方沟通和协调 , 但不是尝试改变对方的特质
我们虽然很难改变自己或对方的特质 , 但我们可以改变对待彼此的方式 。
在沟通过程中 , 我们要避免以“我不喜欢你这种特质”的形式沟通(比如上文提到的“你能不能别这么幼稚”) , 而是以“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做法”的形式沟通 。
比如 , 一个很有想法的伴侣 , 可能会习惯性地想要插手对方做决策的过程 , 从而让对方感觉自己被“控制”了 。 那么在沟通的过程中 , 我们可以提出 , 希望对方不要替我们做决定 , 如果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更温和的意见 。
与伴侣沟通时 , 难免会经历摩擦 。 冥想 , 可以帮助我们以非评判的方式看待自己和对方的不同 , 调节因矛盾而带来的负面情绪 。
4)适时地放手
不是所有的“致命吸引”对于关系都会“致命” 。 同样地 , 也不是所有的“致命吸引”都能够通过上述方法来消弭 。
当我们意识到“致命吸引”的背后 , 体现出的是双方核心需求的不匹配时(比如像我朋友的例子 , 一方更重视自己的生活 , 而另一方则更重视爱情) , 放手 , 并不是一个糟糕的选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