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万事皆“上岸”:面对生活应少些“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万事皆“上岸”:面对生活应少些“功利主义”
本文图片

□陈菲(西安交通大学)
近年来 , 在社交媒体上 , “上岸”这个词语的使用几乎被泛化到生活的各类领域 。 考研成功叫上岸 , 考公叫上岸 , 约到了9价hpv疫苗也叫上岸 , 仿佛没有完成这些事情 , 往后余生便只能一直泡在水里 。 可以理解人们在完成人生重大事件之后的如释重负 , 但面对生活 , 少些“未达上岸不罢休”的功利主义更能体悟生命的意义 。
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 , “岸”与“水”一直是两个相对立的意象 。 “学海”“苦海” , 海能包容一切 , 又意味着深不可测与艰难险阻 , “回头是岸” , 岸意味着踏实和光明 。 与很多人一起竞争 , 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 过去了即到达了岸 , 过不去则跌落水中 , “我上岸了”是一句雀跃的欢呼 , 至于是什么岸反而并没有什么要紧 。 “上岸”意味着为之付出努力的事情终于获得了应有的收获 , 摆脱了待在水中宛若浮萍的不安定感 , 脚下的土地是坚实的 , 因为在岸上 , 所以前方的风景变得清晰且可以抵达 , “上岸”带着古老的文化的基因 , 同时又融合时代赋予的新意象 , 成为人人都渴望说出口的词语 。
在社交媒体平台中 , “一战上岸”通常处于鄙视链的顶端 , 因为达到了最终的结果又相对呈现出轻松的姿态 , 如果花费了两年以上的时光 , 人们依旧会祝贺 , 但目光中会带着审视与同情 。 如果最终没有“上岸” , 很多人会羞于提及自己曾经付出的努力 , 仿佛没有达到最终的结果 , 这段时间就是白白浪费的 , 是虚度的 。 对上岸的追逐展现了人们以结果为导向的价值取向 , 对上岸所付出的努力一笔带过体现了人们想要在他人面前营造“最小付出最大化收益”的功利主义 。
造成人们掩盖努力的原因 , 是因为对上的执着也蕴含着对下的贬损 。 考研失败去找工作 , HR会问及为何会出现空白期 , 没考上是不是能力不行;为了考公连续几年待在家里做“蹲族” , 人们不会感叹甘坐冷板凳的决心 , 反而会指指点点成为邻居小孩的负面教材 。 人们之所以执着上岸 , 更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上岸的附加价值 , 它不仅仅是一个更高的学历 , 一份稳定的工作 , 更是父母的荣光 , 社会的认可和社交资本的获得 。
但是上岸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 如果对于“上岸”并非从自身需要的角度出发 , 而是出于社会压力对“上岸”这一结果的功利追逐 , 即使上岸之后也无法很好前行 。 当失去社会给予的既定课题后 , 为了重新获得目标带给人的安全感 , 有些人往往会盲目跟随他人脚步 , 为了上岸而上岸 。 但是生活并非会因为一次上岸便功德圆满 , 此岸过后还有岸 , 不仅要上考研的岸 , 还有考公的岸 , 甚至买房的岸 , 结婚的岸 , 如果只是盲目地追求上岸而不加思考 , 在“上岸”之后 , 步入“围城” , 又该如何劝说自己呢?
【功利主义|万事皆“上岸”:面对生活应少些“功利主义”】当我们的脖子因为仰望“上岸”而变得酸痛 , 不妨低头看看来时的路 , 除去结果 , 在过程中我们同样收获颇多 。 一次夕阳与一顿晚饭 , 可能因为不够艰难险阻无法达成“上岸”的定义 , 但正是这些细碎的瞬间构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建构 , 少一些功利主义 , 多一些体验人生的随性 , 更能获得掌控人生的松弛与自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