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人到中年,学会给自己看病( 二 )


治好大话毛病的宰予 , 得到孔子重新认可 , 后来在三千弟子中名列十哲 , 成为真正的贤者 。
曾国潘说:“立身 , 以不妄语为本 。 ”
人到中年之后 , 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口舌 。
管住嘴 , 谦卑做人 , 沉稳做事 , 是修养 , 也是智慧 。
冯道|人到中年,学会给自己看病
本文图片
03
死要面子之灾
易中天曾说:“面子是咱中国人的宝贝 , 几乎主宰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 ”
爱面子是人之常情 , 但死要面子 , 却是一场灾难 。
鲁迅曾在杂文里记载过一个故事 。
一个前去奔丧的人 , 到场后发现其他人都收到了死者家属发放的白孝 , 自己却没有 。
他觉得自己被区别对待 , 太没面子 , 就召集了一些朋友 , 大闹了一场 。
结果本来是办丧事的灵堂 , 却变成了打作一团的战场 。
后来这件事被人们传得沸沸扬扬 , 让他在整个村子里颜面扫地 。
正如郑渊洁所说:“要面子的结果 , 大都是没面子 。 ”
做人 , 放下无谓的虚荣 , 不让面子绑架 。
我老家有一个企业家 , 中年破产 , 债务缠身 , 养家糊口都成了问题 。
他曾经的竞争对手说:“我可以给你一份工作 , 来我公司上班 。 ”
身边人纷纷劝他 , 别去了 , 给昔日的对手打工 , 太没面子了 。
但他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 , 还对这份工作付出了百般的努力 。
渐渐地 , 他和老板关系越处越好 , 得到了赏识 。
后来他与曾经的对手、现在的老板合伙开了一家公司 , 让自己的事业再次腾飞 。
亦舒说:“面子是一个人最难放下的 , 又是最没用的东西 。 当你越是在意它 , 它就会越发沉重 , 越让你寸步难行 。 ”
太看重面子 , 只会阻碍自己前进的脚步 。
越不把面子当回事的人 , 越没有负累 , 最后才会活得越体面 。
中年以后 , 改掉死要面子的毛病 , 人生的路便会越走越宽 。
冯道|人到中年,学会给自己看病
本文图片
04
内心油腻之疾
人到中年 , 比形象油腻更可怕的 , 是内心的油腻 。
失去了年轻时的简单与初心 , 变得圆滑又世故 , 复杂而庸俗 。
五代时期 , 有个大臣叫冯道 , 为人十分势利 , 对下欺凌贬踩 , 对上无底线奉迎 。
他为官共历5朝11帝 , 每次新君主上位 , 他就马上溜须拍马 , 说着最谄媚的话 , 以博恩宠 。
有一次 , 周世宗想要效仿唐太宗 , 亲自带兵出征 。
这时 , 一向习惯于曲意逢迎的冯道 , 马上嘻嘻一笑迎上去奉承说:
“皇上是皇上 , 唐太宗是唐太宗 , 怎可相提并论呢?”
其实他想表达的 , 是皇上比唐太宗更英明啊 。
但唐太宗作为帝王 , 在历史上的声誉实在太响亮了 。
冯道此言一出 , 周世宗就大发雷霆 , 认为冯道是在讥讽他 。
这件事后 , 周世宗对冯道十分反感 , 打发他去管理修造周太祖坟庙的工事 。
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 , 冯道内心恐惧 , 惶惶不可终日 , 不久竟积郁成疾 , 死掉了 。
人到中年 , 如果不能保持内心的干净 , 市侩油腻 , 只会换来他人的反感和厌恶 。
主持人马腾曾说过:“油腻 , 本质上是一种对自我的放逐 。 ”
作家冯唐曾在自己47岁的时候 , 写过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 。
在文章中 , 他清晰明确地列出十条准则 , 用以警醒自己 , 千万不要变成一个油腻的中年男人 。
走过半生 , 他越发懂得 , 思想不油腻 , 内心不堕落 , 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