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太线是什么,鳌太线是什么( 四 )


当北坡的冷空气势力较强时,温度首先变低的就是山脊处的鳌太线,能见度随之急剧下降 。即便是在夏季,秦岭山顶处也存在“六月飞雪”的奇观,可见温度之低!总之,这条路线上的不可控因素太多 , 一旦山顶气候突变,徒步者很可能会迷失方向感,因找不到下山的路而陷入失温危机!
根据《中国鳌太穿越事故调查报告》显示,从2012年~2017年,短短6年间鳌太线上一共累计迷路、死亡了46人 。其中,有28人在迷路后最终获救,另有4人失踪,其余14人死亡 。
而在死亡的14人中,有超过60%都是因为失温而死亡,共计9人;另有一人是高反死亡、一人体力透支死亡、一人因滑坠受伤死亡、一人因突发疾病死亡,最后一例死亡原因未知 。令人痛心的是 , 死亡数据目前还在增加,就比如昨日95后女诗人星芽的不幸遭遇——如果没出事,她本应处于生命中最美好的年纪,如今的结局实在令人倍感惋惜!
那么 , 鳌太线到底危险在哪里呢?
首先,自然气候变化莫测,地形地貌复杂 。
前面已经提到,秦岭山脊具有极为复杂的气候特征 。科学研究也表明,鳌太线上气候变化的差异值高达7.725,是标准值的1.97倍,这说明鳌太地区的气候确实更容易发生变化 。以7~8月份为例,这一时期秦岭山脉正处于雨季,烟雾弥漫 , 湿气重,阴晴瞬息万变 。下雨时常伴有大风、大雾,偶尔出现冰雹、雨夹雪等极端天气 , 徒步者很容易因长时间失温而发生意外 。
其次,徒步者个人准备不充分,路线选择太盲目 。
除了自然因素之外,驴友个人的经验与准备不足也是意外频发的原因 。一方面 , 多数徒步爱好者野外生存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出发前装备、补给准备不足,没有做好充分的事故预案 。
【鳌太线是什么,鳌太线是什么】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2017年5月4日发生的鳌太线穿越事故 , 此事件一度轰动全国 。这次徒步活动涉及的人数很多,来自青海、深圳、云南、上海等地的驴友组成了约300人的大型徒步团队,试图一并穿越鳌太线 。没想到的是 , 队伍在山顶突然遭遇了强暴风雪,数名驴友不幸遇难 。事故调查发现,其中一位受难者随身携带的补给只有六个苹果、泡面、饼干以及一些小零食 , 根本不足以支撑全程的食物补给 。
最后还有一点,路线不成熟,配套设施不完善 。
鳌太线虽说是全国有名的徒步穿越路线 , 但是配套设施却极度匮乏,沿途缺少补给站和服务区 。在通讯设备方面,鳌太线路线的评估值只有7.395,低于标准值的7.83,这说明沿途没有建立起完整的通讯网络 , 徒步者遭遇危险时也就无法及时求救 。
最后一点实际上也是矛盾点 。因为鳌太线穿越了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区内有很多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比如金丝猴、朱鹮、羚牛、大熊猫等等 , 所以徒步鳌太线从一开始就违反了保护区条例 。再有,在高海拔地区建基础设施也不现实,至少它不是首选方案 。最好的方式还是禁止鳌太路线,这样既能减少人员伤亡,又能保护好野生动植物 。
鳌太线有65%的路线完全处于暴露状态 , 没有树木、山体遮挡,一旦遇到突发的雨雪天气就很难找到躲避处,这是失温成为首要致死原因的关键 。诸如此类的现象让人防不胜防,这也使得鳌太线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秦岭禁地” 。
现在的问题是,即便相关部门不停劝阻外来游客和徒步爱好者,但依然阻挡不住鳌太线在徒步界的“超高人气” 。无论是每年的五一还是国庆,前来穿越鳌太线的驴友依然不在少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