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故事 重温《甄嬛传》发现:智商情商双高的甄嬛,也曾犯过“低级错误”( 三 )
疑心的根一旦种下 , 危险就会一步步地向她靠近 , 她却在自己编织的美梦中没有一点防备地沉醉着 。
在剧中雍正就说过这样一句话:他只喜欢两种女人 , 一种是不惹事的 , 一种是懂他的 , 可是太懂也不好 , 能说上几句话就好 。
作为一个帝王 , 谁愿意自己的心意可以随时被人猜到 , 这对他管理前朝后宫都相当地没有安全感 , 被人彻头彻尾地看透 , 的确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 , 即使是自己身边最爱的枕边人 , 也不行 。
甄嬛犯了两大禁忌:
一是她显得太懂用雍正了 , 帝王心似海 , 她总是这样满宫里表现出自己多了解皇帝的样子 , 雍正又怎么能没有一点忌讳;
二是她把自己的聪明用得太过了 , 总是爱在雍正的事上出谋划策 , 另辟蹊径 , 这让雍正的颜面往哪摆 , 深深地损伤了帝王的尊严 。
言多必失这样的道理 , 最浅显不过 , 甄嬛却忘得一干二净 , 以为凭借自己在雍正心里的地位 , 是独一无二的 , 说什么 , 做什么都可以被容纳 , 真是大错特错 , 枉费了心思 。
三是甄嬛褪去了以往的谨言慎行 , 对靠近自己的危险 , 竟丝毫不觉 。虽然说甄嬛穿错了纯元的衣服有皇后的陷害 , 但是甄嬛自己也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
膨胀的心在甄嬛的身上日益壮大 , 她年纪轻轻 , 没有子嗣就被封妃了 , 后宫里可没有几人能有这样的恩宠 , 相对于刚进宫时 , 甄嬛所表现出来的战战兢兢 , 小心翼翼 , 如今似乎全都消失不见了 。
也是 , 那时的后宫甄嬛可谓是一时风头无两 , 哪里还需要谨言慎行 , 如履薄冰 , 仿佛她只需要安心地享受着雍正的宠爱就是了 。
当然 , 这只是她自己的一厢情愿 。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 , 生命中的致命一击很快便来临了 , 在内务府送来封妃的吉服时 , 她发现吉服破损 , 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别人有意陷害 , 马上向皇上皇后禀告说明情况 , 从而推迟封妃日期 , 而是尽快找到另一件作为替代 , 兴许就可以遮掩过去 。
封妃仪式在甄嬛的心里成了头顶大事 , 她只想快点完成 , 不想耽搁一点时间 , 就随意穿上了一件不明来路的吉服 , 就兴高采烈地去了 。
后宫那些女人的嫉妒心 , 怎么可能眼睁睁看她越爬越高 , 肯定想尽办法阻止她的 。 的确 , 人往往在最得意的时候都会忽略身边的细节 。
人生如棋子 , 一棋下错 , 满盘皆输 。
古往今来 , 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 甄嬛又再一次选择性忽略 , 才造成了自己离宫修行 , 家人流放宁古塔的悲惨下场 。
若是她当时有后期的机警与灵敏 , 或许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
果然 , 人都是经一堑长一智的 , 谁的成功都不容易 , 只是需要时间的历练和人心的成长而已 。
所以得出的结论是:雍正真的不只是因为甄嬛穿错了纯元的衣服而发怒 , 不然就太莫名其妙了 , 也让人感到突兀 。
冰冻三尺 , 非一日之寒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甄嬛的种种言行 , 慢慢地就像一捆捆柴堆积起来 , 雍正的耐性逐渐耗光 , 恻隐之心越来越严重 , 终于可以明目张胆地借着甄嬛穿错纯元皇后衣服的事找到一个理由 。
一个时机 , 从而化成一个火种 , 毫不留情地点燃了柴堆 , 一次性跟甄嬛算了把总账罢了 。
这也给作为观众的我们提了一个醒:做人要留余地 , 不要得意忘形 , 从而过分地插足别人的生活 , 别人的人生 , 忘记自己的分寸感 , 失去界限感 。
若是遇上好脾气的 , 还能忍你一两次 , 若是遇上斤斤计较的 , 记仇的 , 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 总有一天 , 当怒火烧来的时候 , 你早已避之不及 , 承受不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真凶 故事:过了74年才发现真凶另有其人,凭一双拖鞋为死者洗冤
- 美国 当事实用不同的方式来讲述,说服力完全不同 | 把故事重塑的威力
- 结婚 为什么你越是心疼伴侣,却越是不被理解?看完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 哈佛 农民父亲靠着“讲故事”,把儿子送进哈佛,成了科学家
- 财富|关于财富、成功和爱的故事
- 爱情|一个人,是不是“故事”多,看细节
- 一个人,是不是“故事”多,看细节
- |为什么每个冬天都要重温《请回答1988》
- 来源:安顺网警巡查执法...|这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
- 民间故事:农夫捡到个怪桶,放东西会翻倍,于是他把妻子装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