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兔子学名叫什么,海兔子是鱿鱼还是墨鱼( 二 )


形态特征
海兔不是兔 。海兔头上的两对触角突出如兔耳 , 体光滑,或有许多突起 。触角分工明确,前面一对稍短 , 专管触觉;后一对稍长,专管嗅觉 。海兔在海底爬行时,后面那对触角分开成“八”字形、向前斜伸着 , 嗅四周的气味,休息时这对触角立刻并拢 , 笔直向上,恰似兔子的两只长耳朵 。当它不动时,活像一只蹲在地上竖着一对大耳朵的小白兔,因而最早被罗马人称为海兔 。后被世人所公认,海兔因而得名 。日本人称它“雨虎” 。
海兔的个体较小,一般体长仅10厘米,体重130克左右 , 身体呈卵圆形,运动时身体可变形 。海兔并非哺乳动物,体外无皮毛 。它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类动物 。但又与常见的腹足类动物(如鲍、田螺、蜗牛)不同:海兔没有石灰质的外壳 , 而是退化成一层薄而透明、无螺旋的角质壳,被埋在背部外套膜下,从外表根本看不到 , 而是在背面由一层薄而半透明的角质膜覆盖着身体(这一点和蛞蝓相同,故又名海蛞蝓),薄薄的壳皮一般呈白色,有珍珠光泽 。
海兔的足相当宽,足叶两侧发达 , 足的后侧向背部延伸 。平时,海兔用足在海滩或水下爬行,并借足的运动作短距离游泳 。
海蛞蝓是雌雄同体的生物,海底栖息,体裸露,雌雄两个生殖孔间有卵精沟相连 。
海兔还是重要的神经生理学实验动物 。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坎德尔德在《追寻记忆的痕迹:2000年诺贝尔奖得主坎德尔德探索之旅》中有对海兔的详细描述,其由于海兔的巨大的、便于监测的腹神经节而选中海兔作为研究对象 , 进而发现了经典学习模型的细胞原理 。
常见种类
海兔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黑指纹海兔”、“蓝斑背肛海兔”、“斑拟海兔”等 。
黑指纹海兔
学名:Aplysia dactylomela
黑指纹海兔
产于加勒比海,外形呈淡绿褐色,体侧两旁如棋子波浪起伏,利用这一构造让它在水族箱内随意游动 , 头部有一对耳朵的构造,外腮不清晰 , 一般可见品种体长5-6公分,对环境适应力强 , 素食,可与性情温和的鱼种混养 。PH 8.1-8.4 比重1.023-1.025,温度22-25度 。
黑指纹海兔1826年被命名,生活在海水中的海藻间,主要分布在广东(涠洲, 汕尾), 海南(三亚), 西沙(武德岛) (热带及亚热带种类)国外分布: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彩色海兔
学名:Chromodoris quadricolor Ruppell & Leuchart
产于印度洋至太平洋海域 , 裸腮明显,体色多变,外形独特,是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品种,但是这类多具有毒性,会释放毒素保护自己,这类仅有少数素食者,大多都是肉食性动物,养分缺乏时,会造成彩兔的萎缩、缺乏活力、并伴随死亡 。PH 8.1-8.4,比重1.023-1.025,温度22-25,体长3-5公分 。
红海兔
学名:Hexabranchus imperialis
产于印度洋至太平洋海域 , 是裸腮类中最大的种类之一 。体色主要为宝石红、粉红及白色组成,在水中的游动姿势 , 如蝶式一般上下起伏,外壳呈展开状,可见到身体两侧鲜红加上白边的波浪起伏 。属藻食性生物,可与海水生物混养,须注意水质的变化 。PH 8.1-8.4,比重1.023-1.025 , 温度22-25度,体长6-15公分 。
紫海牛
学名:Chromodoris lubocki
紫海牛
产于热带海洋 , 分布极广 。头部有一对触角,外腮如花朵一般 , 体色主要由两种颜色组成,体侧有一完整的白环 , 身体则为淡紫、红或其他色彩:大部分时间在岩石上爬行,有时也会如波浪般行漂浮动作 。以藻类和微小生物为生,维持良好的水质 , 不仅可维持鲜艳的体色,也可保持活力,避免萎缩死亡 。PH8.1-8.4,温度22-25度,比重1.023-1.025,体长6公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