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湖晚报跑起来 嘉兴老人的幸福生活从晨练开始( 二 )


一群人一起舞跟烦恼说再见
门球场的边上 , 有一块空地 , 那是曳步舞和交谊舞爱好者们的“舞台” 。 这里跳舞的人分两拨 , 早上6点半到8点25分是曳步舞的时间 , 8点半以后就是交谊舞时间 。
曳步舞的领舞人叫陈美莲 , 乐观开朗的她是这个舞蹈队的主心骨 。 “我们虽然年纪不小了 , 但大家都有一颗年轻的心 。 ”陈美莲带大家跳的曳步舞 , 比排舞更动感 , 也更时尚 , 类似于街舞 。 音乐一响起 , 身体摆动 , 脚步变换 , 跟随动感的音乐 , 他们舞动起来的样子根本看不出年纪 。
“我们从来不服老 , 一直觉得自己很年轻呢 。 ”62岁的杨珍珍穿着肥大的衣裤 , 乍一看就是个跳街舞的小青年 , 笑容里都是阳光 。 曾经的她不善交际也不喜欢运动 , “越是‘社恐’就越要给自己走出去的机会 , 不然会很孤单 。 ”喜欢上跳舞后 , 她现在成了队里的活跃分子 , 不仅能说会道 , 动手能力也很强 。 最让她高兴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 自己在几年时间内 , 居然减肥30斤 , 周围的人都夸她苗条了 , 精神好了 , 一点都不像62岁的人 。 每当这时 , 她总会说一句:“本来就还年轻嘛 。 ”随后自己就笑开了 。
曳步舞刚结束 , 交谊舞就上场了 。 喜欢跳舞的人都知道 , 早在20多年前 , 嘉兴城南公园里的交谊舞就小有名气 , 每天一早 , 不少中老年人就赶往那里跳早舞 。 有的是自带舞伴 , 有的是孤身前往 , 有“大师”也有“菜鸟” , 但不管是谁 , 只要你愿意 , 到了那里总会有人会邀请你跳上几曲 。
王新华夫妻是2000年开始到这里跳舞的 , 那时候夫妻俩刚退休 , 也没有其他爱好 , 偶然间看到这里有人跳交谊舞 , 也就跟着跳了起来 。 王新华自己都没想到 , 这一跳就跳了20多年 , “音乐是有魔力的 , 只要音乐一响 , 我就会不由自主地跳起来 。 ”舞友都认识他 , 很多人说王新华的交谊舞是跳得最漂亮的 。 其实 , 刚开始王新华夫妻是想退休后专心给两个女儿带娃的 , 可贴心的“小棉袄”说啥都不肯让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继续忙碌 。 “退休后的时间全部是你们自己的 , 你们负责好好享受!”于是两人便心安理得地开始了退休后的幸福时光 。
20多年来 , 因公园改造等原因 , 场地换了好几处 , 人员也有新老更迭 , 但这个小舞台依旧热闹如初 。 今年82岁的杨建平是2009年开始在这里跳舞的 , “刚开始么 , 难为情呀 , 每次就跟老伴两个人跳 。 ”后来 , 大家慢慢熟悉了 , 杨建平夫妻也不再是彼此的“专属舞伴” , 认识的 , 不认识的 , 跳着跳着 , 大家就成了朋友 。 野餐、徒步、家庭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 舞伴成了好友 , 友谊从“小舞台”延伸到了生活中 。
当采访人员问及这些舞者 , 生活是否幸福时 , 他们指着正在欢笑着起舞的同伴说:“你看 , 他们笑得多开心 , 幸福就写在他们脸上啊 。 ”
大道至简练好太极修身修心
起势、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每天早晨 , 在南湖天地临湖的一块空地上 , 10多位太极拳爱好者沉浸在太极的世界里 , 忘了周围的一切 。
“我很幸运这一生能与太极相伴 。 ”60多岁的赵敬萍与89岁的母亲是这支队伍中坚持时间最长的 , 赵敬萍学了20多年 , 母亲打拳的时间就更久了 。 赵敬萍喜欢太极与她的母亲有很大关系 , 母亲练太极拳已经有47年时间了 , “她那时候身体很不好 , 医生建议她练太极后 , 身体慢慢好了 , 精神也很好 , 我也就渐渐了解了太极 。 ”
“母亲把我领进了门 , 修行全在自己 。 ”她说看似动作轻柔的太极拳 , 其实是刚柔并济 , 需要强大的基本功支撑才能行云流水地展现出太极之美 。 太极拳不是一味地讲柔 , 更不是柔弱无能 , 而是处处带绷劲 , 柔里藏刚 , 极柔软又极坚刚 。 压腿、站桩、马步、弓步 , 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 “只要能坚持 , 身体肯定会越练越好的 。 ”每天早上 , 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 , 赵敬萍等人已经面向太阳开始了白鹤亮翅的招式 。 从最初的盲目跟练 , 到现在全身心沉浸其中 , 队员们都喜欢这样动静结合的健身方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