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的习俗

【冬至日的习俗】1、冬至日的习俗,上坟烧纸:唐、宋时期,冬至则是祭天祀祖的日子,在冬至这天,皇帝要亲自到郊外的天坛,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也就是皇帝要与天对话,祈祷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百姓在这一天也要祭拜死去的亲人,故在冬至日人们有上坟烧纸的习俗 。
2、吃饺子:冬至日,我国北方各民族有吃饺子的习俗,据说冬至日吃饺子不冻耳朵 。相传东汉时的医学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因年纪大了,便向朝廷告老还乡 。当他回到故乡南阳时,适逢寒风凛冽,大雪纷飞 。他看见许多贫苦的百姓衣不裹体,冻得浑身打哆嗦,耳朵都被冻烂了,恻隐之心油然而生 。张仲景吩咐其徒弟在南阳关东搭起帐篷,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置在铁锅里煮熟,捞出来用刀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汤药,施舍给过路冻伤的贫苦百姓吃 。大家吃了饺子后,冻烂的耳朵很快就治好了 。名叫“驱寒矫耳汤”的汤药渐渐演化成今天的饺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于是,每逢冬至日,人们总会包饺子吃,形成了冬至吃饺子耳朵不被冻的习俗 。
3、吃馄饨:此外,北京一带流传着“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 。相传西汉时,北方的匈奴经常袭扰汉朝边境,掠夺财产和人口,搅得边关一带百姓不得安宁生活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杀人如麻,凶残成性,如果谁遇上了浑氏和屯氏,必死无疑,边关百姓对其恨之入骨 。于是,百姓们就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称作“馄饨” 。恨以食之,祈求战乱早日平息,自己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因最初做成的馄饨是在冬至这天,故就有了冬至日家家户户吃馄饨的习俗 。
4、吃狗肉:据说是从西汉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妹夫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这样的传闻不胫而走,百姓们争相仿效,慢慢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
5、共吃赤豆糯米饭:在江南水乡的冬至之夜,有全家欢聚一起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怒触不周山的共工氏,他的儿子不成大器,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冬至日这天死去了,然而死后恶习不改,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赤豆糯米饭吃,用以驱除疫鬼,防灾避邪 。
6、冬至日是我国民族的传统节日,那些富有浪漫色彩的民间传说和这些淳朴的古老习俗,更加印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
标签:冬至习俗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