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文学|5本非虚构文学作品推荐:我见过的不幸太多了,从来没有沮丧过!
最近各个平台都在删文 , 很多过去的文章都被下架了 , 本来写的也不好 , 各种追热点以及矫揉造作的表达 , 所以删掉也无所谓 。
不过这种没有确切标准的操作 , 确实让人越来越不想说话了 , 索性闷头读书 。
推荐5本非虚构文学作品 , 最近读完觉得不错 , 并标明了喜爱分数 。 如果你也喜欢 , 记得点赞在看或者转发哦!
01|《微尘》
喜欢程度:100
【非虚构文学|5本非虚构文学作品推荐:我见过的不幸太多了,从来没有沮丧过!】
本文图片
“我见过的不幸太多了 , 从来没有沮丧过 。 ”
“中年日暮 , 身心俱疲 , 人生至此似乎再无多余念想 。 ”
“世界是什么样子?生活是什么样子?我的感觉里 , 除了绵长、无处不在的风 , 其余都是尘埃 , 我们在其中奔突 , 努力站稳 , 但更多的时候是东倒西歪 , 身不由己 。 ”
《微尘》的作者陈年喜 , 做过十六年矿山爆破工 , 艰苦且危险的工作经历 , 让他的文字粗粝斑驳 , 而饱含着悲悯和温度 , 在这本收录了作者21篇非虚构原创散文的书里 , 作者用自己丰厚的阅历 , 篆刻出一群生动的劳动者群像 。
或许 , 正是陈年喜这样的作家 , 在提醒着我们 , 文学从不垄断在知识分子手里 , 恰是这些在时代浪潮和生活中沉浮的个体 , 更有表达和记录这个时代的天赋和优势 。
02|《出梁庄记》
喜欢程度:90
本文图片
“有些麻木 , 有些疼痛 , 也有说不出的苦恼 , 仿佛有一层迷雾遮住了我通往乡村的道路 。 ”
梁鸿曾说:我能鲜明地说我不敢写城市 。 因为我骨子里对城市不太了解 , 不太有精神上的感知 。
于是 , 作者将观察和记录对准梁庄 , 《梁庄十年》 , 《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甚至于作者最新的小说《梁光正的光》 , 都是基于梁庄创作的 , 在真实和虚构之间 , 不断构建一个记忆中的故乡 , 记录一个现实的故乡 , 以及一个精神和情感形态的故乡 。
在社会宏大且剧烈的变革里 , 梁鸿专注于记录细部幽微的纹理 , 展现出个体在时代洪流里的生活与命运 。
或许我们每个人 , 都能在梁鸿的系列作品中 , 看到中国乡村的缩影 , 感受相似的体验 。
(ps:最近才断断续续把三部曲全部看完 , 阅读起来有点吃力 , 倒不是多么生涩难懂 , 单纯是让人疲累 。 )
03|《江城》
喜欢程度:90
本文图片
“涪陵是我开始认识中国的地方 , 也是让我成为一个作家的地方 。 在那里的两年生活经历是一种重生:它把我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人 。 ”
《江城》是美国作家彼得·海斯勒的作品 , 记录了他1996年至1997年 , 作为中美友好志愿者 , 在四川涪陵师专担任教师期间的所见所闻 , 如作者所言 , 涪陵在某种意义上是他的第二故乡 , 因此他带着特别的情愫写作了这本书 。
在这本书的简介里 , 有这样一句话:他绘制了一幅90年代中期中国西南小城的社会景象 , 折射出小人物在文革、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三峡大坝建设等各种社会大事件中的命运沉浮 。
这样介绍显得这本书很宏大厚重 , 但其实阅读过程很轻松 , 可以让我们看看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 , 怎么看待中国特殊的政治文化 , 爱国教育 , 风土民情 , 作者写得很坦诚 , 我尤其喜欢他对风景世情的遣词着句 , 非一般猎奇的老外们肤浅卖弄 , 文笔稚嫩所能相较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心理学|心理学:如果发现男人自私、没有人情味,做这3件事非常有效
- 小谷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 婚后的日子过得很开心,而且非常有责任心
- 寺庙|辞职后,我去寺庙图书馆上班
- |充满矛盾和隔阂的婚姻,无非是这三点
- |20年前,不顾父母反对远嫁到非洲的清华才女,如今成为“光”
- 8张非常有创意的冬日清晨早上好祝福图片带字 2022免打字
- 非常漂亮早安动态祝福图片带字美图温馨的冬天早上好问候语句动画
- 异性之间关系再好,一过中年,无非这两个方面
- 非常优美的句子,你见过几句
- 婆媳关系 “老婆,我妈不非要住主卧了,让她住客房也行”“住厕所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