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就是真正入夏吗 立夏后是不是就是夏天了

今日立夏 , 很多人以为今天之后便是夏天了 , 不过 , 也有人表示在他们那还比较冷 , 没有夏天的感觉 。那么 , 究竟立夏就是真正入夏吗?到底立夏后是不是就是夏天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
立夏就是真正入夏吗
夏天
说是“立夏” , 但或许一些人体感上并不会觉得炎热 , 因为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不是气候学意义上的夏天 。这一天 , 常常只有福建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已经达到气候学上的立夏标准 , 即平均气温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22摄氏度——通常来说 , 全国大部分地区可能距该标准还有少许差距 。
为何这一天在二十四节气里会被称为“立夏”?
这要从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说起 。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 , 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 , 古人最终形成了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知识体系 , 并以此指导实践 。虽然古人对世界的经验认知和现代的科学标准之间有一些差距 , 但最终它们在时令变化方面却精妙贴合 , 且与农时、物候紧密联系 , 显示出现代统计学的意义 。
就说立夏 , 此时北半球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抬升 , 气温明显回升 , 昼长夜短更加明显 。顾名思义 , “立夏”之后 , 春天结束 , 夏天开始 。自此 , 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北移 , 江南正式进入雨季 。
立夏
其实 , 二十四节气中有很多反映季节、气温、降水、天气现象等的节气 , 像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节的变化 ,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 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的变化 , 白露、寒露、霜降反映天气现象 。至今 , 二十四节气仍对现代气候学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
夏季6个节气跨越3个月 , 人们由此认识了全年最热的季节 , 并可以根据节气提示的气候规律 , 适应高温潮湿天气进行作息 , 加固堤坝防范洪涝灾害 , 安排农事活动 。
比如 , 小满节气时 , 北方的大麦和冬小麦灌浆饱满 , 南方江河水满;芒种节气时 , 我国南方主汛期已经开始 , 雨量充沛 , 气温显著升高;夏至日 , 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 这段时间天气最是变化莫测 , 高温天气、对流性天气频发 。小暑节气的标志就是“出梅”和“入伏” , 即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终结 , 伏旱天气开始;大暑则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 , 这时 , 华北一带已经进入俗称“七下八上”(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主汛期 , 是华北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段 , 再加上气温高 , “桑拿天”成为这个时段的“标配” 。针对夏季的气候 , 各地需适时开展防汛备汛等相关工作 , 百姓生活宜注意防暑降温 。
立夏农事活动:
立夏农事
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季节 。“能插满月秧 , 不薅满月草” , 这时气温仍较低 , 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 , 早追肥 , 早耘田 , 早治病虫 , 促进早发 。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 。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 , 稍一疏忽 , 茶叶就要老化 , 正所谓“谷雨很少摘 , 立夏摘不辍” , 要集中全力 , 分批突击采制 。华北、西北等地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 , 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