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有毒吗,北方的蜈蚣有毒吗?( 三 )


研究了其出血毒性及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蛋白水解酶和碱性磷酸单酯酶活力比汪猷的结果低,磷脂酶A的活力也极低,说明神经毒性可能与该磷脂酶A无关 。精氨酸酯酶及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最高,这与其药用功效是否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
最近有报道毒素中的磷脂酶活性,但对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种间关系并没有明确表述 。2009年,墨西哥科学家通过2种途径对Scolopendra viridis Say蜈蚣毒素组分进行研究“ 。一种方法是对可溶性毒素用HPLC分离纯化,得到54个不同的组分,发现在46.24 min时流出的组分显示出磷脂酶活性 。
Edman降解后,酶的前25个氨基酸序列被鉴定 。而这与另一种方法,即从毒腺的mRNA制备取得cDNA文库 。克隆化基因编码了一个含2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有119个残基的成熟肽 。对由可溶性毒素中分离纯化得到的酶做质谱分析,得知相对分子质量为13 752 Da,这与推论出的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符 。
研究人员对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它与蛇以及哺乳动物(人和鼠)的磷脂酶序列比与蜘蛛或昆虫磷脂酶的序列有着更加惊人的相似 。这表明已经呈现趋同进化 。这个新的磷脂酶A2被命名为Scol/Pla 。
此外,通过元素分析表明,蜈蚣毒素中含有较多的Na,K,Ca,P 。Zn,Ca,Fe,Mg等元素的存在对一些酶活性的正常作用极为重要 。研究表明,蜈蚣毒素中还含有精氨酸、丝氨酸、脯氨酸 。
参考资料:蜈蚣毒-百度百科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 , 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
反正是有毒的,不会毒死人的,被它咬到会很疼的,那麽多脚停难看的 , 你说呢?

蜈蚣有毒吗,北方的蜈蚣有毒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蜈蚣有毒吗蜈蚣为陆生节肢肉食性动物,食谱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捕食各种昆虫,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蜈蚣有毒吗,希望对你有帮助 。
蜈蚣有毒吗1
蜈蚣有毒吗
蜈蚣当然有毒 , 蜈蚣自古有“五毒之首”之称,其毒性可想而知 。
1、蜈蚣的毒性:蜈蚣的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 , 能排出毒汁 。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一般长1.5毫米—3、4毫米之间 。
2、被蜈蚣咬后的症状: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 , 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 , 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 。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
3、被蜈蚣的急救方法
①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 , 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 。
②敷3%氨水或5%~10%小苏打水 。用公鸡唾液、蚯蚓体腔液、蜗牛粘液、蛋清液及用大蒜汁液涂抹 。
③全身症状严重疼痛不止,有可能是过敏体质,应快速送到医院治 。
蜈蚣的生活习性
1、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 , 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 。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 。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 , 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