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小喵情感故事会 地质学家魂归拉萨,此身长报国,岂敢问东西( 三 )


期间 , 李德威两次携妻出国访学 。 见夏芳很欣赏国外的好山好水好阳光 , 李德威却执意回国继续他在西藏的冒险事业 。 据的学生、现任地质大学老师刘德民回忆 , 2000年 , 两人一起在藏南科考 , 溜索穿越雅鲁藏布江时 , 李德威突然被卡在中间 , 悬挂在30多米高的江面上一个多小时 。 还有次在可可西里野牛沟 , 大家误入牦牛群 , 身穿红色外套的李德威顷刻被野牦牛团团围住 。 情急之下 , 他将外套反穿 , 才逃脱了出来 。
对于妻子 , 李德威从来都报喜不报忧 。 2003年科考回汉 , 他被查出胃出血 。 原来 , 高原上米饭难蒸熟 , 他长期消化不良 , 在可可西里时胃出血 , 疼得趴地上动弹不得 , 却坚持每天走20多里山路 。 夏芳大声责怪他 , 不许他再去西藏 。 李德威只是笑笑 。
这边 , 父亲无数次死里逃生;那边 , 儿子却是快速长大 。 住在地大筒子楼时 , 李德威和夏芳忙工作 , 李喆没人管 , 就天天跑去看邻居下棋 。 那天 , 李德威与人下象棋 , 连输两盘 。 李喆提出他试试 , 结果 , 他连下四盘 , 大获全胜 。 一时间 , 地大家属区传开了 , 说李德威家出了个“神童” 。
李喆8岁时 , 武汉有围棋培训招生 , 李德威送儿子去下围棋 。 11岁那年 , 李喆通过全国围棋定段赛 , 成为职业棋手 。 13岁 , 他又通过中国国家围棋少年队的选拔赛 , 需要前往北京继续钻研围棋 。 夏芳不同意了:“读书好好的 , 下棋干吗?”
李德威却认为机会难得:“人要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 这才是工作的原动力 。 ”
就这样 , 一家三口过起了“三城生活”:李德威在西藏科考 , 李喆在北京下棋 , 夏芳驻守武汉大本营 。 只有春节等重大节日 , 全家人才能短暂团圆 。
李德威深以儿子为傲 。 不能陪伴儿子比赛 , 他会通过网络收看实况直播 , 并第一时间将结果通报妻子 。 他不懂围棋 , 看到儿子局面失势会焦心 , 唠叨得夏芳也心慌:“别看别看 , 你一看他就输了 。 ”
2008年 , 震惊中外的汶川地震发生后 , 学校组织科技赈灾专家组 , 李德威第一时间报名 , 瞒着妻儿前去 。 满目疮痍的灾区景象 , 深深刺痛了他 。 自此 , 他把研究地震机理和预测技术视为己任 。
同年的北京奥运会上 , 李喆是奥运火炬手 。 李德威远在汶川 , 只能托学生去给儿子加油 , 在视频面前默默挥手 。 很久之后 , 夏芳和李喆才在地大宣传栏的照片上 , 看到李德威佝偻在汶川的岩石下 , 穿梭在滚落的碎石间 , 野营在艰苦的荒山中 , 长久的分离 , 让父子俩少有单独相处时间 。 即使有 , 也是各抱一台电脑 , 各自忙碌 。
夏芳问:“你们父子俩 , 怎么都不讲话啊?”
李德威笑称:“我们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 不需要语言的沟通 。 ”就在这样特殊的父子关系下 , 李喆顺利打入国家队 , 又很快进入全国职业围棋排行榜前十 , 拿到全国冠军 。 2012年 , 他被北京大学哲学系特招入学 。
2016年 , 西藏项目接近尾声 。 至此 , 李德威已在青藏苦寒之地工作近30年 , 徒步行程逾8万公里 。 夫妻俩也先后搬了9次家 , 生活总算稳定下来 。 李德威返回到武汉家中 。 夏芳永远记得 , 每天一大早 , 李德威会送她去上班 , 然后去省图书馆看书 , 或是回家电脑办公 。 下午四点半到五点 , 他去篮球场打篮球 。 回来后 , 插上电饭煲 , 将米饭蒸好 , 等她回来炒菜吃 。 晚饭后 , 两人会去附近江边散步 。 江风习习 , 牵手而行 , 岁月静好 , 这是夏芳婚后最惬意一段日子 。 她无数次地向丈夫表达 , 希望就这样生活到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