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嫁女儿流程 结婚娘家准备什么( 三 )


9.贺郎酒
拜堂晚上,男家为好日正席酒,叫“贺郎酒”,新娘须逐桌逐位为长辈和客人斟酒,酒要斟满又不可淌出 。酒饮状元红,菜多鸳鸯名,乐奏百鸟朝凤、龙凤呈祥 。席间,新娘在上热菜(换汤)时,喜娘喊:新娘子换汤(换妆)作揖啦!宴后,喜家请有福有德的座客两人至洞房,向新郎、新娘行“三酌易饮”礼,每进一次酒(新人只啜一口)相互交换下酒杯 。主贺者须边唱贺郎词,戏谑、祥和兼有,诸如:第一杯酒贺新郎,有啥闲话被里讲,恐怕人家要听房 。第二杯酒贺新郎,房里事体暗商量,谨防别人要来张(看) 。第三杯酒贺新郎,祝愿夫妻同到老,早生贵子状元郎 。
是夜,有吵新房习俗,谚云:“三日无大小” 。成亲那天新娘不多与客人说话,吵房时先逗新娘开口,看其衣裳纽扣,五颗纽扣说是“五子登科”,看其脚髁头,说是看老寿星 。闹至午夜始散 。新郎随出送客,喜娘始铺被褥,新娘即赏以红包,喜娘嫌不足则佯立不走,待增加后才出 。新娘关房门,新人共吃“床头果” 。新郎上床,新娘“坐花烛”,花烛不可吹灭,烛尽方可上床 。尚有在白天做好手脚,夜里撬门跳窗进新房挪走新郎衣裳,吵房成功,新人要罚出糖果、香烟钱 。
【古代嫁女儿流程 结婚娘家准备什么】二、结婚娘家准备什么
两个皮箱,两个头梳,一面镜子,一对肥皂(要带盒的),一对口杯,一对牙刷,两条毛巾,两床被子,两瓶花露水,两盒痱子粉,一个小孩洗澡盆(给小孩需要子孙桶,银筷子,富贵碗一对,男左女右边,并且子孙桶里面要放枣子、桂圆 。
三、女子出嫁的文雅说法
1、嫁 《说文解字》:“嫁,女适人也 。”扬雄《方言》:“自家出谓之嫁 。”“嫁”字左部表示“女子”,右用“家”表示字的读音,意即女子出嫁到丈夫家生活,做丈夫家族的成员,以丈夫的家为最终归宿,故古有“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的说法 。
2、归 《诗经·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孔颖达《疏》:“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 。”意指女子出嫁至夫家犹如回家,后也用“于归”称出嫁 。“归”字左部表示读音;古代“男主外,女主内”,右部是个“帚”字,是一种清扫工具,表示女子的主要职责是料理家务、打扫卫生,故女子许配也说“执箕帚”,如《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献甄氏为世子执箕帚 。”
3、适 本义是往,至,女子到夫家意即女子出嫁,如《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嫁”和“适”有等级区别,《仪礼注疏·丧服》:“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曰适人 。”
4、字 《礼记·内则》:“女子十五有年而笄 。”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字 。”上古时期,女子十五岁为适婚年龄,最迟也不过二十岁 。对女子来说,起“字”就有了“许嫁”的意思,女子许婚叫“许字”,女子嫁人叫“字人”,而可以出嫁又尚未出嫁叫“待字”“待字闺中” 。
5、出阁 阁,即闺房,未出嫁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住在阁楼上,所以把出嫁的女子称为“出阁”“出室”,相反未出阁就是未出嫁 。“出阁”最初指公主出嫁,元稹《七女封公主制》:“虽稂华可尚,出阁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 。”后为女子出嫁的通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