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代表人物,明朝的东林党和宋朝的文官集团有怎样的区别?( 四 )


而在此过程中,东林书院的一些观点,诸如广开言路、反对矿监、税使,提倡工商皆本等,触犯到宦官以及其它官员的利益 。而其所宣扬的观点和掌握的舆论主动权也引起了朝中其它势力的不满,比如浙党、齐党等以地缘关系结为一伙的官员 。
由此,赞同和宣扬东林一派观点的官员被认为是东林党,而东林党这个名称正式出现则是在熹宗时期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整理出的《东林党人榜》、《东林点将录》中 。
东林党之得失
东林党所提出的求真务实,反对空谈的观点,确实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而其所宣扬的广开言路等观点以及对时政的批判所产的舆论效力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朝廷的决策 。最为重要的是,东林党提倡的文人士大夫的气节,不畏强权、视死如归的精神,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态度对时人乃至后来人产生了很好的引导和鼓舞作用 。
但与此同时,东林党所产生的舆论影响也让朝中其它势力对其虎视眈眈,这加剧了朝廷的党派斗争,对于朝廷的稳定与运行具有极其恶劣的影响,十分不利于政治的稳定与王朝的安危 。这也是前文我们提到明朝灭亡离不开东林党争的原因之一 。
不过,这只是一方面,还有另个更为直接的因素,那就是东林党争催生了明末的农民起义 。崇祯继位以后 , 一魏忠贤为首的宦官势力基本被剿灭 , 反东林党的势力一夕之间分崩离析 , 东林党的主张也得到重视 。因此,工商业者原本要缴纳的贸易税、矿税等多被减少或取消 。
这对于工商业者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可对于朝廷来说就不是如此了 。至少短期内,朝廷的财政收入会缩水很多 。而为了弥补这一部分缺失,朝廷不得不对农民下手 , 增加赋税 。这就导致农民原本就居高不下的税收更加高昂 , 交不起税、吃不起饭的人也越来越多 。再加上天灾 ,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爆发了 。
在某种程度上说东林党“直接”导致了明王朝的灭亡 。
东林党人
明朝的灭亡,东林党或许有一定的责任,但它绝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在笔者看来,东林党人为国为民,不畏强权,敢于谏言,敢于同腐败的吏治作斗争的行为与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时光轮转 , “风声雨声读书声 ,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句子伴随着他们的气节与故事流传到现在 。
袁载誉新书《互联网简史》已上线,各大线上商城有售,想了解互联网的可以去多多支持
参考资料:刘中兴.论晚明东林党的舆论活动及其影响[J].安徽史学,2016,(6):29-35.
樊树志.东林非党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6-63,72.
刘舒曼.东林书院与东林党浅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23(1):115-121.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 。"东林党"之"党",是朋党而不是近代政党 。
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 。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 。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 , 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 。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 。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 。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
明朝时期由江南高级知识分子和国家主要干部组成的朋党,不是政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