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人数连续下降:为什么这届年轻人都不急着结婚了?( 二 )


|结婚人数连续下降:为什么这届年轻人都不急着结婚了?
本文图片
共青团最近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 , 作为未来十年婚姻主力军的Z世代 , 即1995年至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 , 结婚意愿也普遍下降 , 这反映出未来十年的结婚人数恐怕会继续下降 。 在这项调查中 , 2905名18至26岁的受访未婚城市青年中 , 有34%的人“不认为成家立业是理所当然” , 其中女性比男性更不想结婚 。
男性结婚面临着经济上的压力 , 以及车子和房子的必要性 。 而女性结婚 , 则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一部分个人生活 , 把更多的重心移到丈夫和孩子的身上 。 在传统女性和男性的身份属性下 , 压迫和没有自由 , 是年轻人除开经济因素之外不结婚的另一大主因 。
而在农村地区 , 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
浙江宁波的农村 , 平均结婚费用30.78万元 , 最高达到200万元 , 大头开销是彩礼和婚房 , 男性是其中承担的主力军 。 对比之下 , 当地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9132/年 。
男青年未婚的首要原因是“没有稳定高收入” , 女青年未婚的首要原因是“择偶标准高” 。
的确 , 放在男女比例为54:46的90后群体中来看 , 女性的确是有这个天然择偶标准高的优势 , 但另一个现实又在于 , 凤凰男是少数 , 能够满足女性择偶标准的男性 , 也是少之又少 。
在农村地区 , 新婚仅仅只是结婚费用这一开销 , 就会占到双方家庭当地人均年收入的数十倍 , 而这一费用主要是由男方家庭承担 。
经济学告诉我们 , 一件事成本越大 , 双方就有必要更为重视 。 但婚姻不单单是纯理性的 , 也是感性交织的 。 数十万的婚礼费用 , 换来的也有可能是夫妻双方婚后的感情不合 , 90后中离婚率35% , 就足以说明了一个事实:结婚费用高 , 开销大 , 换来的不一定是老一辈们那样厮守一生的亲密关系 。
要想让年轻人能够无后顾之忧地结婚 , 看起来彩礼是需要打击的一个环节 , 但事实又真的是这样吗?
|结婚人数连续下降:为什么这届年轻人都不急着结婚了?
本文图片
我们在前面也说了 , 90后中男女比例失衡 , 是“天价彩礼”在今天能够被如此广泛接受的关键一点 。 在一个市场中 , 一件“物品”供不应求的时候 , 必然会导致价格升高 , 而供过于求了 , 自然就会价格降低甚至会出现倒贴的现象 , 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供需原理 。
尽管我也不赞成把婚姻过度市场化 , 但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今天的婚恋市场 , 已经足够“市场化”了 。
那是什么导致婚姻如此地市场化呢?除了男女比例失衡之外 , 恐怕房子车子和收入是不得不提的点 。
站在女性的角度来看 , 我在最具备持有价值的时候嫁给了你 , 自然会选择那些能够长期持有的潜力股 , 如果我现在看不到你身上的潜力股属性 , 那么你就只好搭配其他的优质资产(婚礼婚房)了 。
对于男性而言 , 在适龄阶段 , 二十多岁的年纪 , 反映到薪资中 , 大多数人是不会有什么潜力股属性的 , 于是只好搭配其他的资产了 , 例如彩礼和婚房 。
这是物质上的要求 , 目的只有一个 , 那就是确保风险可控 。 彩礼是未来应对风险时的紧急资金 , 而婚房则是居住属性 。
除了物质上的要求之外 , 三观合则成了今天90后们的新要求 , 目的是为了精神上的契合 。 一个人光是享受物质还不行 , 还必须要以精神来搭配使用 。
精神要契合 , 物质要满足 , 在这两大条件中 , 要想从1.7亿90后中找到自己合适的另一半 , 所谓的“完美爱人” ,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 , 概率接近为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