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人数连续下降:为什么这届年轻人都不急着结婚了?

结婚人数的连续下降 , 除了年轻人的压力更大 , 肩上的责任更重之外 , 也意味着 , 年轻人的选择更多了 , 不再把结婚看作人生的头等大事 。
根据民政部上月底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 全国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数字达588.6万对 。 这是今年以来的连续三个季度下跌 , 第三季度结婚人数仅为172万对 , 若排除去年第一季度因疫情爆发导致的155.7万对结婚人数 , 这是首次跌破到200万对以下 , 创历史新低 。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 自2013年起 , 全国结婚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 去年全国共有813.1万对新人登记结婚 , 这是继2019年跌破一千万大关后 , 再度跌穿900万大关 。
纵观这几年的结婚趋势 , 有一个显著的特性是: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 , 结婚人数就越少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经济给年轻人带来的 , 除了更多的选择权之外 , 往往还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更多的压力与焦虑 。
结婚 , 目的只有一个 , 那就是奔着“好日子”去的 。 但在今天 , “好”的标准似乎越来越难以衡量 , 尤其是在物质高度充沛的今天 , 温饱已经不再是好日子的标准 。
于是 , 我们对自己未来的生活 , 有了更高的期望 。
为什么这届年轻人都不急着结婚了?
|结婚人数连续下降:为什么这届年轻人都不急着结婚了?
本文图片
今年8月 , 民政部门的一组数据显示 , 目前国内“90后”总数约为1.7亿人 , 男女比例约为54:46 , 而登记注册结婚的“90后”不超过1000万对 , 结婚率只有10% , 与此同时 , 90后中的离婚率也高达35% 。
结婚人数的逐年下降 , 源自于90后人口的稀少(和总人口相比) , 但根本上 , 决定着结婚人数下降的 , 还是取决于年轻人自身的结婚意愿 。
90后群体中的结婚率只有10% , 是什么因素导致90后迟迟不肯结婚的呢?
一个老生常谈的因素是90后们结不起婚养不起娃 , 这又与教育、房价和工作收入息息相关 。
根据《结婚行业洞察白皮书(2021版)》的数据显示 , 当下年轻人办一场婚礼的平均花费为17.4万元人民币 , 是新人双方月收入的8.8倍 , 这还不算一些地区的彩礼习俗、房子和车子等结婚常见要求 。
|结婚人数连续下降:为什么这届年轻人都不急着结婚了?
本文图片
在新经济的趋势下 , 年轻人对于结婚的准备周期也显得无比漫长 。 白皮书显示 , 新人们筹备婚礼的战线 , 最长已经可以拉到5-6个月 。 从求婚、订婚开始 , 到婚纱摄影、买钻戒、敲定婚庆公司、挑婚纱礼服 , 事无巨细 , 处处都是雷点 。
婚礼流程越来越繁琐 , 势必带来的就是结婚成本的高企 。 《中国城镇家庭结婚消费演变研究:1980-2010年代》调查显示 , 在过去30多年来 , 许多以往并不必需的流程 , 如今都成了人们重金投入的婚礼项目 。 婚戒、婚纱照、蜜月旅行、婚礼录像……人们在这些项目上的消费都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攀升 , 少做了哪一项 , 似乎都让心中的完美婚礼打了折扣 。
短期来看 , 买房、买车 , 再到动辄十几万的结婚开销 , 短期内如此庞大的支出 , 是阻挡90后结婚意愿的重要因素 。
长期来看 , 对自身收入的不确定性 , 教育开支、生活负担沉重 , 是造成90后不结婚的长期因素 。
尽管今年5月份也已经推出了三胎 , 其中也包括一系列鼓励结婚生子的措施 , 但从现有的数据来看 , 这些措施反映在数据上 , 暂时还没有起到很好的推进效果 。
要想对90后催婚 , 可能还需要药剂更大的一剂猛药 。
年轻人不结婚的原因多种多样 , 有确实结不起 , 被迫“躺平”的 , 也有追逐事业 , 暂时把爱情晾在一边的 , 还有少部分的不婚主义者 。 不管是哪种原因 , 归根结底 , 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 , 这或多或少都标志着:年轻一代中的部分人 , 正在主动或被动地迈入低欲望社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