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 “发禁”的丑陋青春期里,女孩们失去了什么?( 三 )


夏天和我一起换了不下5个发色的朋友 , 她永远记得自己上学那会 , 因为剪了齐刘海被班主任当着全班的面揪头发打耳光 , 并喝斥她剪头发挡眼睛 , 直接导致不能考满分 。  目光灼灼下的羞耻 , 现在都能在她的那张老脸上扇出红印 。  那个时候她就暗暗发誓 , 长大了谁也挡不住她搞头发 。   她确实没食言 , 她永远在折腾头发的路上 , 永远受不了自己的头发没有光彩灰溜溜的顶在头上 。  每年都要不停的换造型 , 从剃到剪到接 , 还频繁的漂、染 , 烫 。  9月立下flag再也不染头 , 10月又按捺不住给自己烫了一个拉美卷 。  像她这样的女生绝不在少数 , 大家都厌烦极了了自己的“乖乖女”标签 , 在获得自由的那一刻只想立刻撕掉 。
如果你有仔细观察过周围的女生 , 你很难从一堆女生里抓出一个黑长直 。  不管是网上的博主还是你周围的朋友 , 你会发现大多数女生的头发不是染过就是烫过 。
如果我们高兴 , 弄个彩虹头也是可以的 你永远阻止不了一个成年后的女孩染头发 , 烫头发 , 就算是折腾到一团糟 , 我们也不会轻言放弃 。  只需精心修护一两个月 , 我们又会在头发上大刀阔斧的折腾 。  这就像是我们对自己身体主权的宣誓 , 象征着我们终于从父母和学校手里 , 夺回了属于我们的力量和自主权 , 而这本来就应该是我们最基本的权利 。  我们也终于能感受到 , 这是我的头发 , 我想怎么弄就这么弄的快感
尽管我染了无数次头发 , 染发频率保持在一个月一次的高频 , 但回顾从大学到今天的搞头发历程 , 我有一个非常漫长的混沌期 。  我对美是没有概念的 , 我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样才是好看的才是美的 , 只是一通胡搞乱搞 。
长大以后的一段时间里 , 我发现自己对配色、设计、服装版型、面料和造型的整体协调性毫无概念 。  虽然我不是十足的文盲但我却是一个十足的美盲 。
很多时候我的造型和穿搭 , 都只是在满足一种别人对我的期待 , 准确的来说少的是一种创造性 , 和敢于和别人不一样的独特性 。  为了弥补自己在审美上的缺陷 , 我一直都在花时间弥补 。
24岁才开始懵懵懂懂的看一些这种书

我始终觉得审美能力是决定人生体验能否幸福浪漫的密码 。 蔡元培先生在20世纪初就提到“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 , 因为艺术和宗教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 他们都作用于人的情感 。
它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 , 是人与世界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  精于审美的人 , 往往有独立的人格 。  他能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 , 也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 。  在看轻一件事物时 , 他知道摆脱 , 在看重一件事物时 , 他也知道执着 。  但很可惜的是 , 我们在最有审美天赋的时候 , 就被无情阉割了这项能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