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林是什么地貌,石林的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二 )


云南石林的形成主要借助于两组近似相互垂直节理(裂纹)的发育(水平节理和垂直节理) , 并经过了多次地质变迁和大自然漫长岁月的雕琢及几纪冰川叠加作用而形成的 。成岩于偶然,成景于必然,堪称世界奇观 。
简单的说就是-地壳(qiao)运动造成 。

云南石林是什么地貌,石林的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云南石林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是雅丹地貌?“石林”是岩溶学的专有名词 , 是指岩溶地貌中风光最美最有观赏价值的剑状、柱状等裸露型地貌 。岩溶地貌在国际上称喀斯特地貌,是指以亚得利亚海最北端伊斯特拉半岛的喀斯特高原命名的地貌特征 。喀斯特地貌由石灰岩形成,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CaCO3,易被溶有CO2的水溶蚀 。无孔不入的水流沿着裂缝渗透进石岩,逐渐溶蚀了两旁的石灰岩,从而使裂缝变得更深、更大 。这样地面上出现了许多凹下的渗沟和突起的石柱 。在独特的地质、气候、水文条件下,多期石林相互叠置 , 渐渐地原来平坦的地形就变成了一片密密分布的石柱 。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
雅丹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 。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即湖相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 。
干旱区的湖泊,在形成历史中往往包括反反复复的水进水退,因而发育了上下叠加的泥岩层和沙土层 。风和流水可以带走疏松的沙土层,对坚硬的泥岩层和石膏胶结层却作用有限 。不过致密的泥岩层也并非坚不可摧,荒漠区变化剧烈的温差产生的胀缩效应将导致泥岩层最终发生崩裂,暴露出来的沙土层被风和流水带走,演变为凹槽状;依然有泥岩层覆盖的部分相对稳固,形成或大或小的长条形土墩,雅丹地貌的形态逐渐凸现出来 。
形成雅丹的外力因素,一般认为是强大的盛行风在起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是单一的主导因素 。比如在阿奇克谷地东段的三陇沙雅丹,其走向是南偏东,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 , 而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这就说明在这一片雅丹中,洪水起了主导作用;另外有的雅丹,是风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比如龙城雅丹 。
云南石林是什么地貌,石林的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昆明石林是怎么形成的昆明市石林风景区(又称为云南石林)是在有利的地质、气候和水文条件下 , 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被两组以上垂直裂隙切割,又经水、生物等沿裂隙溶蚀,随着溶沟的加深加宽,石柱被分隔出来而形成 。
石林是地球演化的杰作,石林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 。最初的石灰岩形成于大海之中 , 后因地壳变动,海洋变陆地,平地变高山,石灰岩也匪夷所思的被塑造成了石林地貌 。石林地貌也处在继承、更替和叠置的演变中,老的石林逐渐消失,新的石林不断形成 。 
扩展资料:
云南石林的地形地貌
云南石林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岩溶地质地貌 。
1、石林可分布于溶丘、洼地、湖泊、河流、瀑布、洞穴内等喀斯特地形 , 这丰富了石林的类型和科学意义 。石林与分布地形的组合称为石林组合地貌 。主要分布类型有:石林洼地、石林谷地、石林岭脊、石林坡地、石林盆地、石林溶丘、尖峰溶痕城堡等 。
2、表面溶蚀形态有30种以上的表面溶蚀形态,主要是各种溶沟、溶盘、溶纹、溶窝、土下溶蚀面、溶蚀边槽、井状溶槽、溶蚀贝纹、尖峰溶痕、暗河管道残余、红色藻痕、重力崩塌沟痕等,装饰点缀石柱 。不仅丰富了石林的观赏性,也提供了研究石林形成演化的科学依据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