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湖南长沙挖掘了三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什么?( 二 )


墓葬归属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前193年)卒 。二号墓发现“长沙丞相”、“a侯之印”和“利仓”3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a侯利仓本人 。一号墓发现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名章,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 。
三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 。三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 , 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 。一号墓分别打破二号墓和三号墓,则其年代应再晚些 。三座墓葬的时间相距约20多年 。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 , 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对中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 , 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

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湖南长沙挖掘了三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什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湖南长沙发掘了三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什么?湖南长沙发掘了三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马王堆汉墓 。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一座土丘上,因传说此地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及其家属的墓地而得名“马王堆”,其实为西汉初年长沙王丞相、a侯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 。
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掘开创了中国考古学的新局面,创造了考古学史上多学科研究相结合的典范 。
特点
马王堆汉墓中最具轰动效应的是两千多年不腐的1号墓主辛追尸体 。尸体各部位保存完整,骨骼完整,“全身润泽 , 皮肤覆盖完整”,“大部分毛发附在原位,指、趾纹清晰” , “皮下脂肪丰富,软组织尚有弹性,部分关节稍可活动” , 体内各器官均保持完整的外形,体现了古代墓葬防腐技术的高超 。
数量众多、品类丰富、工艺精湛的精美丝绸服饰是墓葬中另一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出土于1号墓的素纱R衣,其中一件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重49克 。另有一件被毁,仅重48克,是目前所见世界上最早、最薄、最轻的服饰,是西汉时期丝织工艺的巅峰之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