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妈妈离开家暴的子女们:目睹暴力却无能为力,孩子才是家暴的隐形受害者( 五 )


带妈妈离开家暴的子女们:目睹暴力却无能为力,孩子才是家暴的隐形受害者
文章图片
图|书子欢的母亲
有一天 , 书子欢接到了母亲的电话 。 她抱怨律师的效率太低 , 也没有尽到给她详细讲解的义务 。 当时是晚上十点多 , 书子欢刚在外面开会回来 , 在家楼下接到电话 。 她向母亲承诺她会处理这件事 , 母亲仍旧抱怨不该请这个律师 。
“你可以不可以不要管这件事了?”母亲对她说 。
“怎么不管?”
“我不想离婚了 , 我离婚有一半是为了你 , ”母亲说她本来无所谓 , 和丈夫各住各的 , 当他不存在就好了 , “是你回来把事情弄成这样子 。 ”
“我当时无数次跟你强调过 , 这是你的决定 , 我只是帮助你 。 ”在决定回来帮助母亲之前 , 书子欢就预想过母亲会反悔 。 当这一刻真正到来 , 委屈使得眼泪不争气地掉落下来 。 帮母亲离婚这件事分去了她很多精力 , 让她不得不推掉了好几个重要的工作项目 。 她现在的存款足以承担母亲现在的吃穿用度 , 可今年行情不好 , 她也不确定未来自己的生意能赚多少钱 。
电话那头母亲有些慌张 。 “我说这个话是不是特别伤害你?”母亲问 。
“是 。 但你还是说出来了 。 ”
打着打着电话 , 手机没电了 。 书子欢在楼下哭了一会儿 , 上楼回家给手机充上电后 , 看到母亲给她发了一条短信安慰说:“我知道你很爱我 , 我也很爱你 。 我愿意为你做一切事 。 ”
林珂带着母亲离家后 , 先去按了个脚 。 他给母亲点播了一个喜剧电影 , 放松下来的母亲呼呼睡去 。 第二天一早 , 父亲给林珂打电话 , 问他们在哪 , 说饺子已经下好了 。 这是他惯常的表现 , 施暴、回避 , 一段时间过后装作无事发生 。 林珂询问母亲的态度 , 母亲表示“先回家吧” 。 回家后的头几天母亲还在坚持离婚 , 过了段时间两人都不再提这事了 。
林珂思索后 , 觉得自己终究不能替母亲做出决定 。
戏剧治疗师黄莉在这些年帮助家暴幸存者疗愈创伤的过程中感受到 , 很多时候女性无法逃离家暴环境 , 一方面是受限于观念与外界压迫 , 另一方面是存在习得性无助 , 在心理上不相信自己可以逃离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成年后的子女纵使有能力带母亲逃离 , 也无法阻挡母亲老要回去的念头 。
书子欢也发现 , 除了带母亲脱离现在的家和婚姻 , 她更需要引领母亲突破精神桎梏 。 暴力的家庭氛围让母亲常年处于低自尊状态 , 她封闭了情感的闸门 , 与人交流时常常难以自然地表达情绪 , 回避眼神交流 。 看起来总是很局促 。
有次她跟母亲说 , 她很怕别人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父亲 。 母亲说:“那你有没有想过 , 我有多怕别人知道我有这样一个丈夫?”
书子欢觉得“天灵盖被戳了一下” 。 一直以来她都只关注自己的痛苦 , 难以想象 , 承担着更痛苦遭遇的母亲是如何过来的 。 她坚定地想 , 一定要促成母亲离家 。
2022年初 , 书子欢曾把母亲接到北京同住 。 她热情地计划着带母亲一起生活的样子:要有一份工作重获价值感;还要让她习惯与人平等、真诚地沟通交流 。 她给母亲开通了视频账号 , 让母亲用视频记录下这场离婚官司的前后点滴 。 一开始 , 她引诱母亲说这样可以帮她赚钱 。 录了几期后 , 母亲渐渐熟悉了流程 , 在镜头前表达越发流畅自然起来 , 甚至 , 开始主动提出想拍的选题 。 习惯了沉默压抑的母亲找到了一个可以表达自己的方式 。
带妈妈离开家暴的子女们:目睹暴力却无能为力,孩子才是家暴的隐形受害者
文章图片
图|书子欢和母亲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