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勃拉姆斯:20岁爱上师母,不忍她受流言而离开,通信43年一生未娶( 四 )


在勃拉姆斯眼里 , 那是一把“杀死”维特的手枪 , 因为他无法从痛苦中的挣脱出来 。
起初他也和维特一样 , 生命一直被无形的枪“威胁”着 , 痛苦万分 , 庆幸的是他得到得到了救赎 。
维特是没有出路的 , 音乐则拯救了勃拉姆斯 。 而促使他不断创作的人始终都是克拉拉 。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 。
勃拉姆斯|勃拉姆斯:20岁爱上师母,不忍她受流言而离开,通信43年一生未娶
本文图片
克拉拉和舒曼
勃拉姆斯最初的痛苦有一部分是因克拉拉而起 , 但在时光沉淀中 , 他找到了平衡点:守护会比拥有更适合 。
所以《C小调钢琴四重奏》是勃拉姆斯爱情的纪念和痛苦的结晶 , 标志着一份不可逾越且不可遗忘的爱情 。
很多人都觉得 , 在那个狂热的时代 , 勃拉姆斯太“严肃”了些 。 至少在对待感情上 , 他过于克制和沉静 。
他喜欢克拉拉 , 却始终没有表白 。 从分别那年开始 , 他给她写了无数封情书 , 却没有寄出过一封 。
他们的书信往来永远只停留在寻常的问候阶段 。 从1853年到1896年 , 整整43年的时间里 , 勃拉姆斯和卡拉拉的联系仅剩下书信 。
勃拉姆斯甚至不敢出面打扰她 , 他躲在暗中关注着克拉拉的一举一动 , 知道她想要开音乐会 , 他就打着朋友的名号资助她 。
勃拉姆斯|勃拉姆斯:20岁爱上师母,不忍她受流言而离开,通信43年一生未娶
本文图片
电影《亲爱的克拉拉》剧照
勃拉姆斯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关注着克拉拉 , 一下子就是四十年 。 甚至再没有一个女子可以走进他的心里 , 他的婚姻经历始始终为零 。
勃拉姆斯只是固执地单恋着克拉拉 , 展开着一场漫长的守护 。 直到彼此生命完结的那天 。
1896年 , 克拉拉因病去世 。
勃拉姆斯脚步匆忙地穿梭在车站 , 他要赶去法兰克福参加葬礼 。
低头看一下腕表 , 他脚步不停 , 手却狠狠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 他想自己真是老了 , 居然坐错了相反方向的列车 。
黎明初晓 , 赶车的乘客并不多 , 天气却冷的要命 , 就连车窗上都布满了一层层白雾 。
勃拉姆斯的头发被风吹的凌乱不堪 , 稀疏的白发似乎能反射出露水的光泽 。
勃拉姆斯|勃拉姆斯:20岁爱上师母,不忍她受流言而离开,通信43年一生未娶
本文图片
《亲爱的克拉拉》剧照
没有人知道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为何要着急赶车 , 只能听到他嘴里喃喃不断的:“克拉拉 。 ”
行人们猜测 , 或许是他的亲人吧 。
若是勃拉姆斯能听到他们心里的声音 , 多半会出口否认 。
不是亲人 , 是爱人 。 是他从二十岁就心动 , 爱了整整四十年的人 。
可这份埋藏多年的感情终究没有等到告白的那天 。
勃拉姆斯赶到法兰克福时见到的只是孤零零的坟墓 , 最初他错过了和克拉拉相遇的最佳时期 , 如今又因为火车错过了克拉拉的葬礼 。
勃拉姆斯呆呆地站立了许久 , 原本酝酿好的话如今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
有风吹过 , 让勃拉姆斯想起他们的初遇 , 他想克拉拉应该是想要听音乐吧 。
于是他将小提琴架在肩头 , 舒缓的音符随风而逝去 。
勃拉姆斯|勃拉姆斯:20岁爱上师母,不忍她受流言而离开,通信43年一生未娶
本文图片
勃拉姆斯墓
“我的爱 , 在指尖转化成一道道音符 , 全部都为你……我就是勃拉姆斯 。 ”
一串串流泪的音符 , 夹杂着勃拉姆斯平缓深情的嗓音 。 这是专属于他的爱情旋律 , 是他一场迟到了数十年的告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