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女孩特点,侗族女孩特点( 二 )


侗族人的服装多用自制的“侗布”制成,色调以青、蓝、白、紫为主 。边远山区的男子多穿右衽无领的短衣,包大头巾,有的头留顶发 。
妇女装束各地稍有差异,上身有大襟无领无扣上衣,也有的衣长至膝,下穿百褶裙或管裤,多束腰带、绑裹腿,衣襟、衣滚等处绣有花纹 。妇女多梳盘发包头,喜爱佩戴银等饰品 。
侗族饮食没什么禁忌,品种丰富 , 甚至包括一些昆虫、蚕蛹 。
侗家菜腌制食品特别多,包括各种腌酸菜、腌肉、腌鱼 。另有独特的米酒,口味不凶 , 但据说喝多了容易摔跟头 。米酒多由当地产糯米或玉米酿造,度数不是特别高,但经常混合蜂蜜、冰糖等 , 口感甜,容易喝多、喝醉上头 。喝醉后容易快速入睡,长时间不醒 。
扩展资料:
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百越中的干越等 。隋唐五代宋朝时期的“僚”、元明清时期的“峒人”,后来又有许多汉族人来到他们的居住地,与当地人混合而成 。
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的居民统称为侗族 。
中国共有侗族2,879,974人(2010年人口普查) , 为中国第12大民族 。侗族世居地分布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黔湘桂鄂四省交汇区域 。
贵州为侗族人口第一大省份,有侗族1,628,568人,占侗族人口的55.01% , 占贵州少数民族人口的12.21%,占全省人口的4.62%,侗族是次于汉、苗与布依族列贵州第四大民族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侗族
侗族(一)
族名
公元6-9世纪在今侗族居住地的专管少数民族的州对所辖地区称“峒”或“溪洞” 。这是管理少数民族的行政单位 , 并加以编号 。现在该地区的一些村寨仍叫“洞” 。此名慢慢变成对他们的称呼,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侗族” 。
人口分布
截止1990年侗族人口总数为251.401万人 。
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ㄇ┙唤绲厍?。
历史由来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百越”中的一支) 。古代侗族先民原来居住在广西梧州一带,后来一部份向东移动到贵州、湖南一带;另一部份移至广西定居下来 。12-13世纪 , 江南一些汉族人因乱战而迁到侗族地区;14世纪,从江西迁移来大批的汉族农民;14世纪末,又在侗族地区屯军 , 军人多为江西籍的汉族人 。以上这些移民和屯军,以后有大部份融合到侗族中 。
语言文字
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分南北两方言区 , 但差异不大 。现在多数人能说汉语,有的地方完全说汉语 。侗族原来没有自己的文字 , 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但没推行起来,现在基本通用汉语
侗族(二)
宗教文化
信仰多神,崇拜祖先,特别崇拜女性祖先“萨母”,各寨都建有“萨母祠”或神坛供奉她 。有的地方受汉族影响,还信汉族的一些神 。相信灵魂不死 。佛教也有流传,有庵堂寺庙 , 但信奉的人不多 。基督教、天主教也曾传入,但信奉者也不多 。
侗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称 。侗族大歌、哆耶舞、芦笛舞、侗戏、斗牛会是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
习俗及社会
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前有行歌坐月 , 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 。男女青年交往自由,女青年以来的访的男青年多为荣 。男青年去时,每人都手提一个灯笼,晚上谁家的灯笼挂的多,说明谁家的女儿出众,其父母也很得意 。过节时,男女青年唱对歌表示爱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