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是联合国的成员国吗,为什么瑞士不入欧盟?( 二 )


同时,瑞士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的许多行动 。比如 ,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决定,1990年海湾危机时,瑞士参与了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在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瑞士同意运送国际维和部队军事人员和物资的飞机过境,但对于北约要求其军事物资过境则予以拒绝;“9?11”事件后,瑞士外长戴斯立即表示 , 在对待恐怖主义的问题上,没有“中立”可言;不久前瑞士外交部又宣布,同意美国人道援助飞机飞越其领空 , 但执行军事任务的飞机仍须绕行 。由于瑞士不是联合国的正式成员国,它在联合国里既无决策权,也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几十年来深感在涉及本国利益的许多问题上难以施加影响 。
中立是“立国之本”
“小国寡民”的瑞士为什么一再自我“孤立”,拒绝走进“国际大家庭”呢?这首先是因为大部分瑞士人从心底里对祖先留下的传统的中立、民主和联邦制怀有根深蒂固的
留恋 。大多数瑞士人把他们180多年赖以平安度日的“永久中立”原则和地位看得神圣不可侵犯 。
“中立国”一词来源于拉丁语 , 原意是“在两者中既不选择你,也不选择他” 。法语将中立国解释为“当一国在战争中不参加交战的任何一方时,则称其为中立国” 。
瑞士奉行“永久武装中立”的政策,这是瑞士根据其国情、历史和传统自主作出的选择 。瑞士地处欧洲心脏地带,与德法意奥等国接壤 。从公元11世纪到 1648年 , 瑞士一直处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下 。1200年圣哥大山口的开通,使扼守穿越阿尔卑斯山南北要冲的瑞士成为贵族领主们的必争之地 。瑞士的历史中有很多反抗外来侵略的记载 。瑞士山民的英勇善战名声远扬 , 许多国家都愿征召瑞士人为雇佣兵,替其打仗卖命 。瑞士中立以后,只保留了为梵蒂冈站岗的卫队 。
1515年在米兰附近的一次战役中,瑞士惨败给法国 。1516年,瑞士与法国缔结“永久和平”条约 , 这是瑞士中立政策的雏形 。在1618年爆发的欧洲 “30年战争”中,瑞士一直保持中立 。1798年 , 拿破仑入侵瑞士,强迫瑞士放弃中立政策达16年 。瑞士成了德奥俄三国争斗的战场,国家被洗劫一空,百姓饱受战争赋税之苦 。1815年,瑞士参加了反对拿破仑的战斗,那是瑞士最后一次在其国土以外作战 。在同年3月20日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欧洲主要大国向瑞士保证承认其“永久中立” 。1907年瑞士在海牙和平会议上签署了关于中立的法律公约 。
1907年,“海牙公约”第一次以书面形式对战争情况下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规定 。公约规定中立国最重要的权利是保证国土不受侵犯 。公约规定中立国的主要义务有:不得参加战争;保障中立国自身防卫;在涉及战争物资出口方面,保证平等地对待交战国;不向交战国提供雇佣兵;禁止交战国使用本国国土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士都保持中立 。战后 , “纳粹黄金”案及瑞士对犹太移民的态度等问题都曾给瑞士的中立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如此,瑞士能幸免于两次世界大战,主要得益于其“武装中立”政策 。
自奉行中立政策以来,瑞士保持了一支民兵制军队 。宪法规定,20至42周岁的健康男性公民 , 不分职业和职位都须服兵役,因故不能服兵役者需交纳替代税;42岁以后则要编入民防接受训练至52岁 。直到今天 , 瑞士每家每户的住房都拥有能防原子弹袭击的地下防空设施 。瑞士的中立政策决定了这种“武装中立” 的目的只限于自卫 。对于瑞士这样一个处在大国包围中的内陆小国,惟有中立才能保障其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 因此瑞士的中立成为其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