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井空|从陪跑到主演《梅艳芳》,她哭过、痛过、拼过丨人物( 二 )
模特出身的她 , 最初参加面试 , 就是想尝试一些新东西 , 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 半年来 , 她一直很努力地做一个陪跑者 , 没想到《梅艳芳》打开了她的一扇窗 。
在片场 , 大家都叫她“梅姐”
拿到梅艳芳的角色后 , 剧组安排了廖启智、赵增熹、麦秋成三位老师 , 分别对王丹妮进行表演、唱歌和舞蹈方面为期半年的特训 , 每天最少6个小时 。
在王丹妮看来 , 那半年就像画一幅画 , 从线条开始 , 画好框架后再填颜色 , 最后呈现出立体感 。 表演老师廖启智经常跟她说 , “你只要相信那是真的 , 你演的戏就是真实的 , 这个角色就会有血有肉 , 观众也会感受得到 。 ”所以她始终相信这份真实 , 在拍摄过程中 , 她的感受也是高低起伏 , 有开心也有痛苦 , “但‘梅姐’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 。
王丹妮自认是个手脚不协调的人 , 平时很宅 。 跳舞得有劲儿 , 对她来说很具挑战性 。 当天学的舞蹈 , 如果跳不好 , 晚上她会再找训练室练习两三个小时 , 必须把当天的东西学好 , 才放过自己 , 让自己休息 。 有段时间 , 跳得大腿筋拉伤 , 休息几天后又接着跳 。
本文图片
出演前 , 王丹妮接受了表演、舞蹈、唱歌的培训 。 (图为编舞师麦秋成教王丹妮舞蹈)
出演《梅艳芳》之前 , 听过王丹妮唱歌的朋友五个手指头都能数出来 , 唱卡拉OK , 她永远是坐在角落里的那一个 。 “因为声音很沉 , 合唱的时候 , Twins的歌她们永远不会叫我 。 ”但这也许就是缘分 , 让她能出演梅艳芳 , 唱梅艳芳的歌 。
她仍记得小时候 , 电视上经常重播梅艳芳主演的电影《审死官》《胭脂扣》等 , 但那时候太小 , 没有太深的体会 。 让她印象最深的 , 还是2003年梅艳芳作为演艺人协会会长号召演艺圈的朋友一起筹款 , 发起的“1∶99抗非典演唱会” , “非常有大爱 , 很侠女” , 这是王丹妮的直观感受 。 接演《梅艳芳》后 , 她才慢慢了解了梅艳芳的一些人生经历 , “变成了铁粉” 。
参演前 , 王丹妮身边的朋友没人说她长得像梅艳芳 。 选角团队在选演员的时候也很明确 , 不一定要长得很像 。 制片人江志强就表示 , 演梅艳芳 , 更看重的是演员的气质 。
电影《梅艳芳》的很多工作人员以前都跟梅艳芳工作过 , 面试时 , 他们就对王丹妮特别好 , 聊天也很亲切 。 王丹妮一开始搞不懂为什么 , 后来工作人员告诉她 , “你的感觉跟梅艳芳有点儿像” 。
本文图片
选角团队在选演员时明确过不一定要长得像 , 但在和梅艳芳共事过的那些人眼里 , 王丹妮和梅艳芳总感觉有些相似 。 (电影《梅艳芳》剧照)
也因此 , 为了帮王丹妮入戏 , 片场大家都叫她“梅姐” 。 从早到晚 , 都能听到片场传出:“梅姐 , 过来喝汤”“梅姐 , 累不累 , 过来坐一下” 。 有时 , “梅姐”也会请客 , 给大家买些吃的喝的 。
整部戏密集拍摄了大半年 , 加上一些补拍 , 差不多有一年时间 , 遇上这么好的团队 , 王丹妮觉得很幸运 , “我其实不想结束 , 很不舍得 , 拍这么久大家感情变得很深厚 , 那段时光真的是永远美好的记忆 。 ”
“梅姐”只有一个 , 无人能取代
本文图片
这场穿着婚纱告别舞台的戏份 , 也是王丹妮压力最大的一场戏 。 (电影《梅艳芳》剧照)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一个人真正的独立,是从攒钱开始的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西京|《镜·双城》西京云沫:此生与君相爱,不负空桑,更不负这份深情
-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从随礼就能看出来!
- 肯莱文|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 人在家中坐,单从天上来
- 安全感|一个女人,心里是否只有你一个人,从这4个小细节就能体现出来!
- 从地摊小贩到集团总裁,身价高达25亿,最后却选择“自焚身亡”?
- 碧斯诺兰关爱空巢老人,传递爱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