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祖的意义是什么?清明节有什么由来?( 二 )


清明踏青是中华民族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活动 , 其核心是古人顺应天时、和谐共生的朴素理念 。天道有序 , 万物有节 。清明节气排在春分之后 , 此时天气回暖 , 万木萌发 , 人们在清明节气踏青游春可谓顺应天时 , 天人合一 , 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体现 , 也是热爱生命的真实表现 。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又叫做踏青节 ,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 在这一天人们会纷纷祭祀自己的祖先 。我国的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朝 ,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将每年定4月5日为法定的假期 ,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 , 清明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清明节的由来 ,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法在春秋时期 , 重耳(晋文公)为了逃避政治的迫害而长期流亡在国外 。在外流浪期间 , 介子推一直陪伴在重耳的身边 。有一次重耳因为饥饿晕倒了 , 一点吃的也没有 , 在这生命危急的时刻 , 介子推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 , 给重耳做了碗汤 , 就这样才使得重耳捡回了一条命 。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援助下回国继位 , 在他继位后封赏群臣 , 却没有给介子推任何的封赏和职位 , 介子推也不想卷入官场就带着自己的老母亲离开了朝廷 , 隐居到绵山了 。
晋文公得知后 , 回想起介子推为自己做的一切 , 总感觉有点对不起他 , 并亲自带人到绵山去找介子推 。可是众人找了许久也找不到介子推 , 晋文公就听取了小人的谗言放火烧山 , 希望逼出介子推 。
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在一颗枯柳树下找到了介子和他母亲的尸体 , 然后还发现了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 , 但愿主公常清明 。”
就这样为了纪念介子推 , 晋文公下令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 各家各户不点火只吃寒食 。在第二年的时候晋文公再次来到介子推的古柳树旁 , 却意外发现枯死的柳树已经复活了 , 晋文公感觉就像见到介子推一样 , 于是将那棵柳树赐名为“清明柳” , 把寒食节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
【清明节祭祖的意义是什么?清明节有什么由来?】这就是我国清明节的来历了 , 当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 , 后来寒食节和清明节的习俗就被合并了 , 寒食节也渐渐被人遗忘 , 所以就有了人们只知清明而不知寒食的说法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