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遗址在哪,齐长城遗址在哪?( 二 )


淄博境内的齐长城遗址主要有博山境内的北大岭遗址、凤凰山遗址、黑山遗址;淄川境内的岳阳山遗址、雁门寨遗址、博山复线遗址、沂源遗址 。
淄博境内的长城,一为片石结构的干垒墙,二为以悬崖峭壁山险代墙 。
淄博境内的齐长城,做为拱为齐国都城临淄的屏障 , 山险路陡,没路风光无限 , 部分路段多次走过,但都不是完整的穿越.这次准备分时分段完整的走完淄博境内齐长城的主线和复线.通过徒步齐长城,唤醒人们对齐长城历史文化遗产以及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让饱经沧桑的齐长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齐长城真正变成山东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骄傲 。
友情提醒朋友注意:徒步齐长城,不同于户外单纯的爬山涉水.要求每一个参与者不仅是一个户外环保者,对长城的沿线的一草一木,及长城遗址的片石残垣加以爱护.还要考查沿线对长城损坏的各种客观及人为的原因 , 为现存的长城遗址留一些必要的资料,并对长城的保护提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爱护长城,从我们自身做起
具体出行线路和时间请关注此贴 , 欢迎朋友们和我一同走过齐长城.
以悬崖代城墙
去博山原山国家森林公园,那里面可以清楚的见证齐长城!现在门票好像是50每人 。
临淄的北边,开车过去过 。
在博山原山森林公园

齐长城遗址在哪,齐长城遗址在哪?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齐长城遗址的建筑特点齐长城城墙的构筑特点是因地制宜 , 充分利用地形,建筑材料就地取材 。平原和矮丘,以土板筑成宽十二三米,高七八米的土城墙 。如岭子头处搞大寨田挖掉南侧一半 , 现遗址底宽仍达5.2米,高仅2.5米 。穆陵关西大岘山上坍塌后的遗址底宽达15米 , 高5米 。土筑城墙就地取材,黄土、黄粘土、沙土、砂砾土都有 。不论何种土质,都是加盐水板筑,至今盐渍可见 。板筑时夯层10―25厘米不等,现裸露处夯层明显 。
山上以石垒砌 。有的沿山脊砌成宽5―7米的双面城墙 。更多的城墙不在山脊 , 而选在山脊阳侧陡坡上开挖少量土方,垒成宽1―2米的单面石墙 , 墙阴填土石,形成阳面高六七米,阴侧高仅1―2米居高临下的态势,易守难攻 。用料上有块石、条石、片石、花岗岩、石灰岩、沉积岩等,就地取材 。
在济南市长清区的陡岭子山上发现50米长双层城墙,即在城墙之阳坡又筑外墙,两墙相距2米―3米 。三股峪北山还发现有锯齿形城墙 , 即城墙外侧呈三角形突出,这段城墙长300米 。诸城马山至北山一带山坡上的城墙 , 都用石块砌成间隔7―10米的格子状,中间填土石 , 既省料又可防止泥土流失 。
“因地形,用险制塞”,就是充分利用数十米高悬崖峭壁的山险墙,因无法攀登而不再在其上修筑城墙 。这种情况齐长城全线用得很多,短的数十米、几百米、长的达千余米 。
像这样以山险代替城墙的例子很多 , 其中以泰山长城和博山长城为代表 。齐长城未经过泰山主峰,而是自泰山西北,经泰山之阴迤逦东去,但城墙只修筑到泰山西北的钉头崖,其以东的老鸹尖、摩天岭、高山尖子、牛山口一带的泰山北岗 , 长达15公里没有修筑城墙,而是利用海拔八九百米的高山险峰代替长城墙,并以海拔1545米的泰山主峰为屏障,步兵车阵是无法进攻的 。
齐长城遗址在城子村(古城)逾淄河,东到三泰山以东虽有黑虎、油篓、雁门等诸寨而无城墙 , 直到沂源县大崮、小崮之东才见城墙遗址 。在南自鲁山,北至三泰山 , 东到大崮,南北18公里,东西14公里范围内 , 有海拔800米以上山峰52座,车马厮杀的战场是难以在这博山之中摆开的,况且南有海拔1108米的鲁山屏障 。因此,用山险代替城墙不无道理 。况且利用山险代替城墙还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减轻了许多劳役之苦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