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的国学大家:只留词话在人间

有这么一个人,他写了两本书,写完之后,又悄悄用了一个化名作序,将自己狠狠夸赞了一番,什么“往复幽咽,动摇人心”、“名句间出,度越前人”,自恋指数五颗星!
然而,还是这个人,却在自己五十岁的时候,丢下才华和自恋,投湖自尽,仅留下十六字遗言和一本文学批评……
他就是王国维,他的那本品评晚唐五代到南北宋历代词人及其作品的书《人间词话》,如今已成为堪与《论语》、《诗经》并列的国学经典 。
写《人间词话》的时候,王国维二十九岁,处在一个学者研究生涯的黄金年龄,他的狂傲、大胆、真性情,也在这本书中表露无遗 。
当时这本书在圈内并没有激起可观的水花,但多年以后,随着时间的沉淀,其价值才愈发被人所肯定 。
无论是其写作手法还是书中带给人的那种美感,都和他投湖的背影一起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一圈永恒的涟漪 。
王国维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的国学大家:只留词话在人间
文章图片
《人间词话》是一部词评,分上下卷,现在我们流传较广、讨论较多的是它的上卷,共64则 。
众所周知,“境界说”是这本词评的理论核心,也是王国维先生最具标志性的一个原创成果 。
王国维认为,一切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
词的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情、景统一 。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
也就是说,“境界”不单是外在真实存在的事物、景物,还有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是真实与虚幻的综合空间 。
第二,真实 。
这里的真实指的是情感的真实 。
一切文学作品,说到底,表现的其实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
所以,这种感情流露的真假,便成了作品境界高下的第一个分水岭 。
比如同是写月亮,《红楼梦》中香菱作诗“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
与姜夔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两相对比,境界高低立现 。
因为前者并没有真情流露,为作诗而写诗,月只是一个物体罢了,和他毫无关系 。
【王国维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的国学大家:只留词话在人间】但后者寄托了家国愁思,失落惋惜之感溢于言表,令人动容 。
第三,表达 。
有了真情感,不代表就有了境界,关键还是在于表达用何种方式将情感呈现出来,这对境界优劣也有影响 。
比较著名的例子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两句都是有较高境界的 。
王国维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的国学大家:只留词话在人间
文章图片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用自己“境界说”的理论标准,评价了唐五代到南北宋的诸多词人 。
对于这些词人,他的态度鲜明地分为两个极端:赞赏和嫌弃 。
比如被他赞赏的词人有李煜、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纳兰容若等;
而被他嫌弃的此人就有周美成、姜夔、梦窗、玉田、梅溪等 。
不知为什么,王国维似乎特别看不上姜白石(姜夔),在他批的所有词人里面,姜夔的出场次数最多,无一例外全是差评 。
想来那姜夔在世的时候,也是个小有名气的才子,还有名篇传世至今,还一度被认为是“继苏轼之后难得一见的全才” 。
但是他在王国维眼中,却是这样的:“白石咏梅无一语道着”、“白石写景终隔一层”、“白石格调虽高但意境弱”、“白石词局促辕下”这毒舌功力可见一斑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